浙江省温州市三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到第2章结束)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15小题)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 干燥剂 |
B |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金属冶炼 |
C | 熟石灰具有碱性 | 中和酸性土壤 |
D |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 腌制肉类 |
选项 | 滴管 | 烧瓶 |
A | 硫酸溶液 | 铁粉 |
B | 氢氧化钠 | CO2 |
C | 水 | 氢氧化钠 |
D | 盐酸 | 石灰石 |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共6小题)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
盐酸 |
食醋 |
蔗糖水 |
蒸馏水 |
肥皂水 |
氢氧化钠 |
颜色 |
红色 |
浅红色 |
黄色 |
黄色 |
淡蓝色 |
蓝色 |
① ;② ;③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共4小题)
【发现问题】小李发现自己的铜制的眼镜框的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提出问题】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
【实验探究】将四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现象 | 铜片不生锈 | 铜片不生锈 | 铜片不生锈 |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BaCl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稀硫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稀硫酸过量 |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填:方案一、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
①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Ⅰ和III可比较出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他们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②乙同学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2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他们的实验:金属X是 、Y溶液是 。(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
则证明猜想I成立。 |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
实验过程中产生 。 |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 |
四、解答题(本题有5大题,第26题5分,第27题10分,第28题8分,第29题10分,第30题8分,共41分)(共5小题)
表1:0mm~100mm土壤样本的数据
土层深度/mm |
0-20 |
20-40 |
40-60 |
60-100 |
土样pH |
4.5 |
4.2 |
4.18 |
4.15 |
可溶性铝质量分数(10-5) |
0.4 |
1.3 |
1.7 |
2.0 |
图2:土壤的pH和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关系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稀盐酸的用量 |
5克 |
5克 |
5克 |
5克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1.5克 |
|
0.5 |
0.3 |
【查阅资料】Na2CO3+CaCl2==2NaCl+CaCO3↓,其余成分不与CaCl2反应.
【实验过程】①他称取了11g纯碱样品溶于水中配制成50g溶液;②然后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③过滤;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沉淀质量为10g.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团中的酸性物质反应产生了 (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