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 第二章 第 2 节 种群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
捕获 |
标记 |
雌性 |
雄性 |
初捕 |
32只 |
32只 |
14只 |
18只 |
重捕 |
36只 |
4只 |
18只 |
18只 |
培养时间(天)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A |
0.8 |
5.2 |
5.6 |
4.8 |
2.0 |
0.8 |
0.4 |
0.08 |
B |
0.8 |
0.4 |
0.1 |
0 |
0 |
0 |
0 |
0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次数 | 时间 | 全国人口 总数/亿 | 占人口百分比 | 年增长 率/% | ||
男性/% | 女性/% | 性别比/% | ||||
第三次 | 1982.7.1 | 10.319 | 51.50 | 48.50 | 106.30 | 2.10 |
第四次 | 1990.7.1 | 11.600 | 51.60 | 48.40 | 106.60 | 1.48 |
第五次 | 2000.11.1 | 12.953 | 51.63 | 48.37 | 106.74 | 1.07 |
第六次 | 2010.11.1 | 13.705 | 51.27 | 48.73 | 105.20 | 0.57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
初捕 |
32 |
32 |
重捕 |
32 |
4 |
①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 。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填“高”或“低”)。
①图②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