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2020-2021年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5-8节)拔尖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 .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 氮气用作保护气,反映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 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2、水绵常成团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

A .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B . 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绵团上浮 C . 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D . 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体变轻而上浮
3、“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

A . 凉水 B . 热水  C . 酒精 D . 洗衣液
4、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金鱼藻设计的实验装置,观察在不同距离灯光照射下,试管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数据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从数据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B . 植物与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 C . 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D . 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5、

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 水和光 B . 叶绿体和光 C . 水和二氧化碳 D . 水和叶绿体
6、图中曲线是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曲线所给出的正确信息是(  )

A . 当温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 . 当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 . 当光照强度大于Q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D . 当光照强度小于P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7、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A . 甲与乙相等 B . 甲多于乙 C . 甲少于乙 D . 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8、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 乙植株在18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 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D .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9、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B . 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a点大 C . 由图3可知,该酶在a点所对应的pH时,活性最强 D . 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c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
10、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曲线AB段,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B . 曲线BC段,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减小 C . C点代表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 . B点代表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1、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 .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 B .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C .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0~50℃ D . 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12、如图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 . 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 . 生理过程①可以补充自然界中的氧气 D . 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3、5月27日上午,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在冲顶珠峰过程中,登山者要借助氧气瓶进行呼吸。根据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   甲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B . 乙图中气体交换后 D 处氧气浓度大于 C 处氧气浓度 C . 乙图中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D . 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14、17世纪荷兰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将一株2.3kg重的柳树苗栽种在木桶里,桶内装有90kg的干土,在培育的过程中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树苗。五年后,经过称重,柳树苗重达76.8kg,而土壤只减少了0.057kg。这个事实说明( )
A .   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只来源于水 B . 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有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 . 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只来源于雨水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 . “柳树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源于土壤”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15、如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16、下列关于肺泡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肺泡小而极多,表面积之和很大 B . 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薄 C .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D . 吸气后,肺泡壁才与毛细血管紧贴在一起
17、人在呼吸时,氧气可以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 B . 肺泡收缩产生压力 C . 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D . 肋间肌和膈肌产生压力
18、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条血管内流静脉血的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9、如图所示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cd段表示吸气过程 B . Oab段表示呼气过程 C . 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 . 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大于c点时的肺内气压
20、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
A . 1层 B . 2层 C . 3层 D . 4层
21、下列关于气体交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B . 通过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氧增多 C . 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 . 人体内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2、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B . 乙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C . 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进行,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 . 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3、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 B . 丙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 C . 甲内血液来自内脏的左心房 D . 丙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
24、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1 B . 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A C . 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 D . 图丁中①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25、人体在呼吸运动中吸气时,有关膈肌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 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B . 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C . 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D . 膈肌收缩,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二、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

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请分析回答:

(1)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多切几次,选取其中      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观察

(2)它观察时用显微镜下列目镜好物镜组合,哪一组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   )

(2)
A . 5×10× B . 5×40× C . 10×10× D . 10×40×
(3)他观察到的上表皮是图中      (写编号)

(4)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图中      (写编号).是由一对半月形的      围成.

(5)

图中      (写编号)内含有输导水分、无机盐的      和输导有机物的      

2、

将一盆天竺葵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图所示,根据如下实验回答问题;

(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将       ,原因是       ;

(2)将此装置分钟在阳光下,小白鼠将       ,在此过程中,小白鼠为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请写出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3)小白鼠和天竺葵体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4)上述装置中,若取出天竺葵,小白鼠将       ,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3、植物光合作用为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氧气。如图所示是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关于光合作用的著名实验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甲、乙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也很快死亡,原因是      
(2)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图丙)。他发现植物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正常生活,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图丁),发现在一段时间内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生活,说明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产生氧气。后来,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明了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请你简要说说英格·豪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增加的实验方案?      
(3)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经过科学家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光合作用终于被人们发现了。
(4)燃料燃烧、生物呼吸产生的气体如果过多易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这种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和水,请写出该化学方程式      
4、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从而探究植物的最佳存储条件。测定了某植物分别在25℃和 0.5℃时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       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      
(3)科研人员认为要研究该植物最佳的存储温度,还需要设计如下方案:

①将 4 株品种和       相同的植物分别装入 4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

②分别置于1.5℃、1℃、0℃、-0.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CO2浓度;有科研人员认为不需要进行0℃以下的实验组,你觉得原因是      

5、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下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甲、乙两组实验在黑喑中一段时间后,BTB水溶液都变成黄色的原因是      ;
(2)比较甲、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小科増加了实验,制得与甲、乙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接下本的实验操作是      
6、“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瓶内均装入澄清石灰水。

_x0000_i1033

(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      ,向乙瓶      。(均选填“吸气”或“呼气”)
(2)经向两瓶内分别呼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      瓶。
(3)在本实验中,乙瓶的作用是      ,甲瓶的作用是      
7、为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小科将金鱼藻置于一烧杯中培养,得到以下实验数据。坐标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用每小时O2释放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表格表示呼吸速率(用每小时O2消耗量表示)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呼吸速率(mg·h-1)

0.30

0.35

0.50

0.70

1.10

(1)从图中可见,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            有关。
(2)在适宜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金鱼藻,开始时O2产生较快,但后来O2的释放速度减慢,其最主要原因是      
(3)金鱼藻在10℃、光照强度为20klx的环境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实际氧气量是      mg。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

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叶片逃命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      

(2)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      ℃左右。

(3)当温度在35℃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      毫克。

(4)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晚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

CO2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发现一昼夜在120~600毫克/升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远大于室外.若某个晴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试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出该密闭塑料温室大棚内CO2浓度日变化的大致曲线,并解释原因?

3、在载人航天活动中,比较难解决的是宇航员的供氧问题。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0.64克,并产生相应质量的葡萄糖。(光合作用最简表达式为: )

(1)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1小时可产生      克葡萄糖,同时消耗了      克二氧化碳。
(3)过去人们一直对于光合作用产物O2的来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员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请你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         (3)
A . CO2 B . H2O C . 部分来自CO2 , 部分来自H2O D . 无法判断
(4)18O和16O称为      
4、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1)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      倍。
(2)该叶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
(3)该叶片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初中科学2020-2021年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5-8节)拔尖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