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卷(1-2章)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题4分,第11~15小题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15小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4分)(共8小题)
它们都能除铁锈,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 色。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氢气很容易逃逸,若氢气存储效率为10%,储存1kg氢气,至少需要Mg的质量为 kg.
②理论上,52kgMgH2最多能释放氢气的质量为 kg.
方法一:,利用的原理是 。
方法二:,利用的原理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共3小题)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g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g,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四组二氧化锰各0.5g,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见表:
组别 |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 A | B | C | D |
收集气体时间/s | 17.9 | 23.2 | 27.7 | 32.3 | 37.8 |
请回答: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7、31、33题6分,28、29、30小题各4分,第32小题12分,共42分)(共7小题)

2CO2+3H2O C2H5OH+3O2。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 CO2。
时间/s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石灰水增加的质量/g |
0 |
3.0 |
5.0 |
6.0 |
6.6 |
6.6 |
6.6 |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 150 | 150 | 150 |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 4 | 8 | 12 |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 m | 155.8 | 158.7 |
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