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六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共9小题)
1、下列生活现象与自转有关的是( )
A . 济南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 . 小明半夜看美国NBA的篮球比赛现场直播
C . 正午时,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D . 暑假的白天时间比夜晚长
2、下列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 .
B .
C .
D .




3、有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之称的日本,2016年4月16日00时25分,在九州岛熊本县又发生了7.3级地震,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
A .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 . 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C .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
D .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4、嘉峪关市的人口总数约为23.185万人,面积约为0.29万平方千米,则嘉峪关市的人口密度约为( )
A . 80人/平方千米
B . 80平方千米/人
C . 125人/平方千米
D . 125平方千米/人
5、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GDP已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 改革开放的政策
B . 矿产资源丰富
C . 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D . 丰富的人力资源
6、暑假期间,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到亚洲四个不同的地点旅行.回到学校后,他们分别描述了各自的体会和所见所闻,其中有一位同学在撒谎,请指出来( )
A . 甲说:“我不会游泳可在死海中,即使不带游泳圈我也能随心所欲的畅游大海
B . 乙说:在我去乌兰巴托的路上见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目睹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
C . 丙说:“我玩遍了世界最大半岛的每一个角落,那里到处绿树成荫,鲜花飘香,各种各样的水果,我都尝了,真好吃!”
D . 丁说:“在日本,随处可见穿和服的妇女.吃饭时,几乎每餐都有鱼
7、读下面四个省区轮廓图,其行政中心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武汉
B . ②﹣﹣济南
C . ③﹣﹣南昌
D . ④﹣﹣昆明
8、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并且很多山脉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我国部分山脉图,完成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①地区地形平坦,沃野千里
B . ②地区是“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C . ③地区在福建省
D . ④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2)上图中属于阶梯分界山脉的是( ) (2)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②
D . ②④
9、下列旅游景点,位于甘肃省境内的是( )
①嘉峪关关城 ②龙门石窟 ③麦积山石窟 ④莫高窟.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
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B: ;C: .
(2)E、F两地相比较,地形坡度较陡的是 地.
(3)若李庄与周庄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村庄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若D点气温为10℃,则山顶的气温约为 ℃.
(4)图中小河干支流汇合后的流向大致是: .
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所示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这种自然特征形成新疆独特的绿洲农业,瓜果甜的主要原因是: .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起点是该地区的 盆地.
(2)乙图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铁路线①是 铁路.这里有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三江源湿地,有“ ”之称.
(3)A区域和B区域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区,其中A区域的耕地类型是 ,B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 .
(4)(多选)丙图中的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 (4)
A . 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B . 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C .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
D . 气候冷湿,沼泽广布.
3、
读图,回答问题
(1)如图为某国地形图,该地形区B属于 半岛,该国首都名称是 .
(2)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此时该国正处在 季,图示区域气候与我国东部气候有相似性,共同点是 .
(3)简述该气候对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探究题(共1小题)
1、
读下面的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此线以西为 区,降水 .
(2)图甲四条曲线中表示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此线以东地形以 为主.
(3)图甲中曲线 是我国1月0℃等温线.
(4)下列数字有可能为图中E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①260 毫米 ②50 毫米 ③600 毫米 ④990 毫米
(5)图甲中F地夏季气温在我国有何特点 ,其原因是 .
(6)根据图乙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6)
A . 青藏高原
B . 华北平原
C . 四川盆地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