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3:科学探究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2、同学们对体育课投掷的铅球材料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铅做的,有的认为是铁做的。于是他们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观察是否相吸。“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猜想假设 B . 设计实验 C . 进行实验 D . 得出结论
3、保存不当的食品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 . 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 . 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C . 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D . 霉菌是一种真菌,所有的真菌对人类生活都是有害的
4、科学实验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程序有: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一般情况下,上述问题程序的合理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④①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①②④
5、小科的同桌看到小科新买的一支钢笔,因其外观呈银白色金属光泽,认为可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对小科同桌认为“钢笔外壳可能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这一描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观察 B . 假设 C . 实验 D . 结论
6、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是吃回山西瓜的最佳时间。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如右图所示。“用手指弹西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 得出结论
7、小科在游览宁波植物园时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科学问题是(    )
A . 为什么有些植物秋冬季节会落叶 B . 月季属于哪类植物 C . 湖上游船的票价是多少 D . 为什么夏季有些植物上方会被罩上黑色网罩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甲组

河水

500mL

22℃

300个

280只

乙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0个

90只

A . 含有两个变量 B . 缺少对照实验 C . 蛙卵数过少 D . 结果不明显
9、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工作压力加大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使癌症患者比例逐年升高。在试验某种新药对治疗小白鼠的癌症是否有效时,以下方式将会产生最令人信服的结论的是( )
A . 给多只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测定其中治愈的数目 B . 给同样数目患癌症的大白鼠和小白鼠注射药物,并比较两者治愈的数目 C . 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测定每一组中治愈的小白鼠数目 D . 给许多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药物,同时给另外相同数目患癌症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中恢复健康的小白鼠的数目
10、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科学探究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 B . 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就是所要探究问题的结论 C . 探究结果需要反复实验论证 D . 实验设计合理会得到预期结果
11、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 . 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 . 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 . 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 . 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请你帮他们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1)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有什么影响?

作出假设:      

(2)实验材料及用具:15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的蝌蚪、新鲜水草、3个型号相同的玻璃缸、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抑制剂、提前晾晒了3~4天的自来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3个玻璃缸分别编号1号、2号、3号.

第二步:在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放入      水和新鲜水草,然后在每个缸中各方5只蝌蚪.

第三步:在1号玻璃缸中加入      ,在2号玻璃缸中加入      

3号玻璃缸中不加药,作为      

第四步:向1号、2号玻璃缸连续投药七天,每天药量相同,喂养过程注意换水,喂饭粒少许.

第五步:记录每天观察结果.

实验现象:      号玻璃缸中小蝌蚪最先完成变态发育,      号玻璃缸中小蝌蚪最后完成变态发育,      号玻璃缸中小蝌蚪居于二者之间.

得出结论:      

2、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A),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B)。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C)。
(1)上文中 A 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2)本实验结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3)步骤 B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方法。
3、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 10m、500m 和 1000m 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 500m、1000m 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 10m 处。

⑵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      

⑶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      

4、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 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合理的推断:      
5、请你仿照例子,针对现象提出一个恰当的问题。
(1)例:鱼在水中游动。

问题:鱼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

①雨后出现彩虹。

问题:      

②秋天,有些树开始落叶了,有些树却终年常绿。

问题:      

(2)例: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

问题:钢铁在什么条件下易生锈?

①种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易发芽。

问题:      

②湿衣服在有风的环境中易干。

问题: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华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3

0

24

0

(1)跟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      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实验甲和      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请说明理由:      
(4)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      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      个变量。
(5)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2、科学探究的方式和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具有一些基本要素,如: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等。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探究的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如图)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答:      

(1)
A . 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B . 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C . 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提出假设: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运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      (写出一条即可)。
(3)设计研究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答:      。 (3)
A . 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B . 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 . 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4)实施方案:在进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5)报告与交流:为探究微量元素铁、锌对白玉蜗牛(如图)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白玉蜗牛并分成三组,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喂养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平均体重(克/只)

一段时间后平均体重(克/只)

增重(%)

普通饲料

10

25

31.4

25.6%

普通饲料+铁

10

25

32.4

29.6%

普通饲料+锌

10

25

36.5

46.0%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选取各一只白玉蜗牛做实验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答:      。为什么?答:      

3、阅读短文,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A.小华和小明中午赤脚在海边玩耍,觉得沙子很烫。

B.小华和小明跳到海水里游泳,感到海水比沙子凉快。

C.小华对小明说,为什么海水会比沙子凉很多?

D.小明说,可能是海水的温度比沙子低。

E.傍晚他们俩来到海边,仔细感觉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

F.小明说,为什么中午海水比沙子凉,傍晚沙子却比海水凉?

G.小华说,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

H.小华和小明取同样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记下相同时间内海水和沙子分别升高的温度值;移去酒精灯,再记下相同时间内它们降低的温度值。

I.小华和小明在笔记本上写道:实验数据表明,海水吸(放)热的本领比沙子强。

短文的叙述中:

(1)属于提出问题的有      
(2)属于描述实验过程的有      
(3)属于结论的有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同学们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产量的方法,做了一个实验:同学们选择大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

温室

二氧化碳浓度

5.0%

5.0%

0.2%

温度

20℃

15℃

15℃

(1)如果选择①②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能研究      (填“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2)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大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可以说明:在      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      ,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      。(填“高”或“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3:科学探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