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 . 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 . 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 . 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2、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2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大鼠每天喂2毫升桑叶提取液,乙组大鼠每天喂等量蒸馏水,期间各组大鼠均喂相同的食物,

③30天后,甲组大鼠血糖浓度明显下降,乙组大鼠血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的错误的是(  )

A . 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能否治疗糖尿病 B . 乙组大鼠所起的作用是作为对照 C . 桑叶提取液的作用类似于甲状腺激素 D . 每组用10只大鼠而不是1只,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3、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 d点对应的浓度为a , 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 . d点对应的浓度为b , 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 . d点对应的浓度为a , 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 . d点对应的浓度为c , 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4、如图为小明骑自行车及他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示意图。有关小明骑自行车时神经系统工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向左或向右前进由1判断 B . 呼吸频率的快慢由2调节 C . 身体的平衡由3来维持 D . 脚踩踏板的速度由4来决定
5、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A . 生来就有 B .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 . 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D . 能伴随动物一生
6、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能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根据图表判断他们所处的状况分别是 ( )

A . 甲处在安静状态,乙处在运动状态 B . 甲、乙都处在安静状态 C . 甲处在运动状态,乙处在安静状态 D . 甲、乙都处在运动状态
7、某同学学习了《体温的控制》这节内容后,归纳了以下四句话,其中不恰当的是( )
A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不管在冬天还是夏天,都相对恒定在37℃左右 B . 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C .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汗液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D . 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来调节和控制的
8、上午最后一节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快速走向食堂。甲同学正想拿起饭盒却又很快扔下,随后叫道:“哇!真烫!”;乙同学正想拿又停住了手,因为他听到了甲同学的喊声;丙同学听了,一声不吭拿出纸巾裹起了饭盒。关于三位同学的举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同学“扔下饭盒”是先天性行为 B . 乙同学“停住了手”属后天学习行为 C . 丙同学凭经验知道纸是热的不良导体 D . 甲同学参加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9、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如图所示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 是手指肌肉,能接受刺激并产生收缩 B . c 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能使人感到烫 C . 图中箭头表示“高温”能从a传到c,再从c传到e D . 如果c至e的传导神经纤维被切断,人不会及时松手,但还是会感觉到烫
10、下列有关生物激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可利用它来防治杂草 B . 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园艺上常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 C . 晚饭后散步时,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减小 D . 割除小猪的甲状腺,可使猪长得更肥、更高大
11、下列实例,根据其应用的原理在实质上的区别进行分类,最合理的是 ( )

①摘去棉花的顶芽,促进产量的进步②给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医治糖尿病

③马戏团训练小狗表演杂技④在未成熟的香蕉上喷洒大量低浓度乙烯,促进其尽快成熟

A . ①④和②③ B . ②④和①③ C . ①②④和③ D . ②和①③④
12、如图是人的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膝跳反射属于反射类型中的条件反射 B . ①和②分别为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C . ③是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 D . 即使②受到损伤,该反射活动也能正常进行
13、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 . 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 . 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 .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14、荷兰科学家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 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

A . 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 . 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 . 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 . 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15、如图所示为“吃酸梅分泌唾液”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吃酸梅分泌唾液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 B . 图中A代表感受器,C代表效应器 C . 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D . 若图中b受到损伤,则病人不能分泌唾液,也不能感受到梅子的酸味
16、某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甲株、乙株、丙株②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③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④将去掉顶芽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⑤将甲、乙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竹保留幼叶⑥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

A . ①③④⑥ B . ①②④⑥ C . ①③⑤⑥ D . ①②⑤⑥
17、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 . 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 . 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 .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 . 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18、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X表示感受器 B . 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C . 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 . 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9、如图所示,用一个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到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的幼苗向着什么方向生长,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该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B . 实验材料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C . 该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D . 该实验能得出在单侧光照射下导致植物内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0、下图所示甲、乙分别为大叶黄杨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枝条由于保留了顶端优势,不能产生侧芽 B . 乙枝条由于打破了顶端优势,侧枝发育较快 C . 甲枝条更有利于开花结果 D . 乙枝条不利于开花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13小题)

1、运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如长跑测试中,同学们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      。长跑过程中骨骼肌剧烈收缩、舒张,呼吸加深,心跳加快,产热增加;同学们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散热增加,这是一个在      参与下的调节过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      图,此时体温高于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流经皮肤的血液量      ,(填:增大、减小)皮肤温度升高,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3、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车祸后,导致成了“植物人”。则甲图中肯定没有受损的是      (填序号)。
(2)如图乙,②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      
(3)如图丙是含羞草,如果轻碰含羞草的项部或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      (填:“向触性”、感触性)。
4、小敏设计了一个验证“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实验。

实验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分别标号甲、乙。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同答问题:

(1)实验中去掉顶芽是否合理?为什么?      
(2)小林认为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不当,你认为他应选谁做研究对象?为什么?      
(3)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军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实验设计?

      

5、根据“抓直尺测试反应时间”的实验回答:
(1)如果      ,说明被测试者反应越快;
(2)在实验中每一测试都要重复五次的原因是      
(3)当被测试者看到直尺下落时马上抓住直尺,这一过程中接受直尺下落信息的器官是      ,传导这一信息的器官是      ,处理这一信息的器官是      
(4)当人数数的同时去抓直尺,反应时间就会变      
(5)俗话说:“一心不能两用。”但有些同学往往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听课的同时做一些小动作,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些习惯从科学角度来说不利于学习的。请你从上述实验的结果来予以分析。      
6、下面是以神经系统为例的人体结构层次示意图。

(1)A是      ,由细胞体和      构成。
(2)B具有      的功能。
(3)D是由脑、      和它们所发出的      组成的。
(4)由此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7、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表示人体皮肤对      (选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才能实现。

8、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弧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9、下表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16

1

内脏

56

8

肌肉与皮肤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      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      
10、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 ,可知甲图中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      ,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的温度会      ,由皮肤直接散失的热量会      
(2)乙图是在      情况下发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体的散热量      ,这样,可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11、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l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1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       
12、回答下列与反射有关的问题:

(1)调节人体排尿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里。脊髓从胸部折断的病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      。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
(2)当你的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这种反射方式属      ,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      
(3)如图为某动物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①假如反射弧丁处受损,对反射活动的影响是      

②如果某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那么在甲、乙、丙、丁中的哪些实验位点施加该药物,可以导致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效应器不发生反射活动      

13、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

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等。

方法步骤:

⑴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 cm左右时备用。

⑵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l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的特性。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的特性。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4)继续探究: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内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      ,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