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 物质的比热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某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在做“比较水与砂石吸收热量时的温度变化”实验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应该控制水和砂石的质量相同 B . 物质的温度升高的快,说明其比热大 C . 加热时间相同,说明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基本相同 D . 要使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更长
2、现在许多家庭采用了“水地暖”取暖,其原理是用不高于60℃的热水,在铺设于地板下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板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利用热水为热媒,主要是因为水的( )
A . 流动性强 B . 沸点高 C . 比热容大 D . 密度大
3、“五·一”期间,小敏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8: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小区内的气温和人工湖的水温进行了测量,如图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据图可以判断( )

A . 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 . 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 . 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 . 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4、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2.1×103

0.39×103

A .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北方冬天取暖室内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B .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温度低 C .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D . 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5、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用规格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用相同热源同时对两试管均匀加热,实验后,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其中能正确反映该实验情况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6、炎热的夏日,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很烫脚,站在水中感觉凉爽,这是因为(    )
A .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 B .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C .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大 D .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小,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
7、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 一杯水倒去一半 B . 水凝结成冰 C . 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 . 15℃的水变成45℃的水
8、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 . 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 . 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 .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 . 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9、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c、c大小相比( )

A . c最大 B . c最大 C . c最大 D . c=c=c
10、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A . 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 . 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 . 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 . 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11、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 20℃的水变成4℃的水 B . 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 . 冰熔化成水 D . 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炎热的夏天赤脚走在水泥地上,感觉水泥地很烫脚,而进入游泳池又觉得池水很凉。这主要是因为水泥地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同样的太阳照射下,水升温比水泥地升温      (选填:“快”、“慢”或“一样快”)。
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同时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      (选填“甲”或“乙”)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两者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为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某小组作了如下图甲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200

25

40

13.5

煤油

200

25

40

6.5

2

200

25

40

12

煤油

200

25

40

5.5

(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应在烧杯底部垫      ,以防止受热不均匀导致烧杯底部炸裂。
(2)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判断的。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某同学为了比较家中某品牌的牛奶和豆浆吸热本领的大小,做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牛奶和豆浆,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加热时间(分)

0

2

4

6

8

10

温度(℃)

牛奶

20

25

30

35

40

45

豆浆

20

30

40

50

60

70

(1)除了天平,该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2)由表中数据可知: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豆浆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牛奶吸收的热量。
(3)该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豆浆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表示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2、近年来,我国在持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为了比较水和干泥土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甲和乙内分别装入室温温度下的水和干泥土,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还要控制塑料瓶中水和干泥土的      相等。
(2)本实验通过观察到      ,表明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大。
(3)海绵城市建设增大了水域和绿地面积,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升温较快的问题,请解释:为什么增大水域面积可以缓解城市升温?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分钟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      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      Q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      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下表是小西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液体吸热情况“多”或“少”

10

30

40

6

10

30

40

3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西采用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      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4 物质的比热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