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

1、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 紫色石蕊变红色 B . 石灰水变浑浊 C . 蜡烛熄灭 D . 杠杆左高右低
2、为了判断一根铁棒是否具有磁性,小明进行如下四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该铁棒具有磁性的是(   )

A . 将悬挂的铁棒多次转动,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 B . 将铁棒一端靠近小磁针,相互吸引 C . 将铁棒一端靠近大,头针,大头针被吸引 D . 水平向右移动铁棒,弹簧测力计示数有变化
3、2019年“世界环境日”将在中国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应对空气污染。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
A .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 . 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 . 田间焚烧秸秆,净化环境 D . 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4、Og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其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7,则Og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 . 297 B . 118 C . 179 D . 415
5、研究物质结构时,使用了“原子”的概念;在研究磁现象时,使用了“磁感线”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使用了“参照物”的概念;在研究生物结构时,使用了“细胞”的概念。其中是根据客观情况假想但实际不存在的是( )
A . 原子 B . 磁感线 C . 参照物 D . 细胞
6、如图所示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 )

A . HCN B . O3 C . H2O D . NH3
7、如图所示为移栽树木时采取的一些新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营养液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B . 输给营养液时针头应该插入木质部的筛管中 C . 布设通气管有利于根进行呼吸作用 D . 树苗移栽过程中根系受到伤害会影响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8、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 .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 . 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 .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9、将一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如图,花盆中泥土湿润),从阴凉处转移到阳光下。一段时间内,植物的有关生理作用会明显增强的是( )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根的吸水作用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0、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好氧细菌均匀分布。用不同的光束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好氧细菌的分布变成如图所示。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 .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 . 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 . 光束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11、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

A . 2H2+O2 2H2O B . 2H2O 2H2↑+O2 C . 2CO+O2 2CO2 D . H2+Cl2 2HCl
12、如图所示的是一种常用的断路器,也叫空气开关。若空气开关跳下后,复位,又立刻跳下,这一定不是下列哪种现象引起的(    )

A . 电路中出现了断路现象 B . 电路中有短路现象 C . 电路中总电流过大 D . 空气开关的额定电流过小
13、下列关于植物无土栽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无土栽培是不依赖于土壤的作物栽培方式 B . 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培 C . 无土栽培改变了传统农业离不开土壤的限制,为粮食、蔬菜和花卉的工厂化、自动化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D . 直接用沙或砾石代替土壤,植物便可正常生长
14、集气瓶(或广口瓶)的用途广泛。对于下列实验装置的解释,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

解释

用于排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

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用于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

用于医院给病人供养的装置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15、下列选项所述顺序,正确的是( )
A . 植物吸收水到散失水:根毛细胞→…→根、茎、叶中的导管→…→气孔→叶外 B . 氧气进入人体: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C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加药品→…→熄灭酒精灯→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D .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氧元素→铝元素→硅元素→铁元素
16、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型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 . 以碘能使淀粉变蓝鉴定淀粉的存在 B . 研究二氧化碳性质 C . 用磁感线表示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 D . 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7、如图是浙江美丽的千岛湖风景,每个岛的底下一圈总是不长植物,露出一圈独特的黄土。对于这一特别景观的形成,下列猜想最合理的是(    )

A .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底下植物常年光照不足,因而死亡 B . 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奇迹,这可能是工人切割出来的 C . 千岛湖水位一直在变化,岛屿底部植物的根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呼吸作用被抑制而死亡 D . 靠近水边,根部温度较低,细胞的呼吸作用缓慢而死亡
18、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直接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口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A . A B . B C . C D . D
19、某农科所为了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如果紧闭大棚,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C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 B . 图中AB段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C . 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E点 D . 分析图像可知,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会增加
20、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⑤ B . ①②⑥ C . ①③⑥ D . ①④⑤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3分)(共8小题)

1、

小明利用12种元素制作了一张如图所示的“元素钟面”。

(1)钟面上的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小明根据钟面上提供的元素,写出了下列三种物质的化学式:O2、H2O和NaNO3 ,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三种不同元素,请写出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用化学式表示)

2、根据要求写出化学符号:

①3个氮原子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③2个硫酸根离子      

④碳酸钠的化学式       

3、东白山高山茶是诸暨当地的传统名茶。产于诸暨市与东阳、嵊州交界的东白山区,东白山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等气候因素使茶叶的品质大大提高。
(1)某茶农给茶树施加了一定量的化肥过磷酸钙【Ca(H2PO4)2·H2O】,主要是为了给茶树提供       元素。
(2)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锌、硒”指的是      (填“原子”、“元素、”“分子”);茶氨酸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效果,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3)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主要通过根尖的      (植物结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在强日照的情况下,植物的部分      会自动关闭,这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
4、某种牵牛花(如图所示)清晨是粉红色,下午却变成蓝紫色。这是由于牵牛花中含有一种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色素,牵牛花清晨呈粉红色是因为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细胞内的      含量增高,它与水反应使细胞液呈酸性;白天则由于      作用,细胞内该物质含量降低,花由粉红色逐渐变成蓝紫色。

5、下表为人的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成分,请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成分

A

B

N2

78%

78%

O2

21%

16%

CO2

0.03%

4%

其他

稀有气体0.94%  较少的水汽

稀有气体1%  较多的水汽

(1)表中A,B两种气体分别表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则      (填“A”或“B”)是呼出的气体。
(2)人在呼气过程中,对应肺部变化的是      。(填“甲”或“乙”)
6、“悬浮灯泡”能够悬浮发光,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的下部基座内有一个线圈(送电线圈)和铁芯组成的电磁铁,而悬浮的灯泡内部装有用闭合线圈(受电线圈)连接的LED灯和磁铁,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

(1)判断灯泡悬浮停在空中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理由是      
(2)通过无线输电使灯泡发光,无线输电的工作原理是电流流过送电线圈产生磁场,受电线圈靠近该磁场时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灯泡发光。受电线圈处产生电流的原理是      
(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悬浮的高度将      (选填“降低”或“不变”或“升高”)。
7、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已知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请从燃烧条件角度回答:

(1)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原因是      
(2)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      
8、如图甲是某居民家中的部分电路,开始时各部分工作正常,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工作。拔出电饭锅的插头,电热壶仍不能工作,把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氛管均能发光,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则故障是       。如图乙所示,是尚未连接好的一部分照明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灯和开关接到电路中,使电灯能正常工作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共3小题)

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作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若用D装置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2)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制备乙炔气体,但在实验过程中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2、小明同学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如下:①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取出后用黑色圆形的纸片夹到叶片的绿色部分(如图),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摘下该叶片,取下黑纸片。②将该叶片放入酒精中加热脱色。③脱色后叶片用清水冲洗。④冲洗后在整张叶片上滴上碘液。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银边天竺葵叶缘呈白色的原因是其内不含有       
(2)实验时把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处理的目的是       
(3)滴上碘液后,叶片上      部位(填右上图中字母(“a”或“b”或“c”)变蓝色;
(4)比较a、b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比较b、c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按书本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甲)。当装置内的氧气低于一定含量时,红磷就不再与氧气反应,从而导致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着火点260℃)和白磷(着火点40℃)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

【实验改进】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设计图乙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烧杯内剩余水的体积

体积(mL)

90.0

130

63.6

【交流与表达】

⑴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⑵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32题5分,33、34题各6分,共计17分)(共3小题)

1、如图甲所示,某恒温箱的加热电路由交流电源、电热丝等组成,其电路通断由控制电路控制。控制电路由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1(安装在恒温箱内)、可变电阻器R2、低压电源、开关等组成。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调节可变电阻器使得R2=110Ω,闭合开关,当恒温箱内温度升高到50℃时,由于电磁继电器的作用,加热电路被断开。电磁继电器的线圈电阻忽略不计,请回答:

(1)电磁继电器中电磁铁上端是      极(选填“N”或“S”)。
(2)恒温箱内温度不断升高时,电磁铁的磁性变      ,加热电路会因此被        (选填“接通”或“断开”)。
(3)调节电阻器使得R2'=140Ω,恒温箱内温度升高到      时,加热电路被断开。
2、如图为蚕豆叶片下表皮的气孔结构示意图,其中位于气孔两侧的是保卫细胞,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开放;当保卫细胞失水萎缩时,气孔关闭(如遇蔗糖溶液时,保卫细胞会失水)。请分析回答:

(1)据图可知,当外界条件都适宜时,保卫细胞能进行而表皮细胞不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2)蚕豆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绝大部分是根吸收来的,也有少量的水来自自身      等生理过程生成的。
(3)气孔关闭会导致蚕豆吸水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引起      减弱,从而导致蚕豆植株缺乏吸水的动力。
(4)为验证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会开放,失水时气孔会关闭,某同学利用蚕豆叶片、显微镜、清水及对照液0.3g/mL蔗糖溶液等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块载玻片,记为A与B;

第二步:在A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在B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第三步:用镊子撕取两块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分别置于A、B中央的液滴中,盖上盖玻片;

第四步: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①请完善上述实验步骤。

②若结论被验证,那么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3、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