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
A . 印度洋板块 B . 大西洋板块 C . 太平洋板块 D . 北冰洋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  )
A . 海沟 B . 岛弧 C . 巨大裂谷 D . 巨大山脉
3、看图,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A . 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 . 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 . 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 D . ①②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位于( )板块
A . 亚欧板块 B . 太平洋板块 C . 印度洋板块 D . 非洲板块
5、日本火山和地震较多的原因是日本位于——的碰撞处(     )
A .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 .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 .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6、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 . 地壳的凹陷 B . 板块的挤压 C . 板块的碰撞 D . 板块的张裂
7、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 B .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 . 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D . 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
8、下列证据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
A . 浙江和江苏两地有相同的物种(枇杷,杨梅) B . 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 C . 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 D . 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
9、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是( )
A .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B . 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 C .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的吻合性 D . 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10、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 .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 . 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 . 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 . 青藏高原是由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全球六大板块处在不断的        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        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根据            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提出了      学说。
3、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      ,那里热的      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4、板块的碰撞形成了      ,板块的张裂形成了            
5、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      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      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上慢慢地移动着。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2、读“世界板块构造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印度尼西亚是个著名的“火山国”
(2)日本是个著名的地震国
(3)红海面积不断扩张 
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的名称:

A      B      C      D      E      F      

(2)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海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地带,若干年后,其面积将会      (填“变大”还是“变小”)
(3)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的两大板块是            
4、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5、在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为地球科学的发展付出了极大努力,做出了伟大贡献。
(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许多相似的古老野生生物;

②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③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④在各大洲都有黑人。

(2)尽管有很多的证据,但是当时科学界还是不能接受“大陆漂移说”,因为它还没有解决大陆漂移的      问题。直到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通过对洋中脊的研究提出“海底扩张说”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3)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前面两个学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由印度洋板块和      板块碰撞形成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