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共15小题)
1、男女之间在第一性征上的主要区别是( )
A . 身体的高矮
B . 乳房是否发达
C . 是否长胡须
D . 生殖器官的不同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 . 月球表面有平原、高山、山脉
C . 太阳大气层由外到内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 . 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
3、由于疫情,今年台州市中考时间调整为6月26、27日,其中6月27日为农历五月初七,该晚的月相是( )
A .
B .
C .
D .




4、生活中的现象往往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 .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B . 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
C . 台州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D . 北京时间的晚上7点却是美国纽约时间的早上6点
5、如图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弱,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逐渐变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C . 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
D . 听到铃声逐渐变响,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强
6、如图表示某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
B . 图示昆虫的发育过程和果蝇相同
C . 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
D . 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7、草莓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莓生长良好时,会长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长出新的小植株。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
A . 种子繁殖
B . 有性生殖
C . 营养繁殖
D . 组织培养
8、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 . 水中的倒影
C . 栏杆的影子
D . 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地图




9、在森林里随地丢弃透明的瓶子,雨水进入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森林火灾,下列与此现象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10、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 . 1.3米/秒
B . 1.3千米/时
C . 13米/秒
D . 13千米/时
11、如图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上部,矿泉水瓶被推倒。该实验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 . 力的大小有关
B . 力的方向有关
C . 力的作用点有关
D . 受力面积有关
12、如图所示,小球从M点静止释放,运动到N点时,假设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小球接下来的运动路线是( )
A . a路线
B . b路线
C . c路线
D . d路线
13、如图为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的图片,下列有关“玉兔”号月球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球车的车轮表面积较大,目的是为了增大对月面的压强
B . 当月球车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月球车登月后会失去惯性
D . 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它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14、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孔,已用橡皮膜密封(如图所示)。在隔板两侧各注入适量液体,下图符合实际的是( )
A .
B .
C .
D .




15、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 由以上实验可知,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C .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 . 为了使结果更加可靠,每次实验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开始下滑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2空格,每空1分,共22分)(共8小题)
1、《来吧,孩子》是深圳卫视的纪实真人秀节目。节目将镜头对准孕妇,科学地记录了生命诞生的全过程。
(1) 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其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胚胎在子宫发育至第8周时,成为初具人形的胎儿。胎儿通过 从母体获取营养。
(3)大约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即将分娩。子宫收缩引起的剧烈阵痛会贯穿整个分娩过程,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
2、 2020年7到8月份,我国即将发射火星探测器。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时间约为地球公转一周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
(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火星上也有昼夜长短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一天中,火星上的杆影长度有变化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
(2)当火星处于图中d位置时,火星北半球的季节类似于地球北半球的 季。
3、下图是两辆汽车发生”追尾”事故的照片。汽车B刹车后由于 仍撞到了汽车A。交警前来处理,勘察现场后,发现B车在路面上留下了10米的“拖印”。产生“拖印”过程中,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属于 摩擦。
4、气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材料:
(1)如图甲,两气球互相挤压时,气球都变形了,说明力能使物体 。
(2)如图乙,气球向后喷气时会获得向前的动力而加速运动,此动力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气球内喷出的气体”或“气球外的空气”)。
(3)如图丙,轻推气球,气球会快速滑行,说明利用气垫可以 。
5、在商场里,有如图甲所示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小柯乘坐垂直电梯上升时却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图乙记录了他乘坐两种电梯的s-t图象。在t2-t3时间内,他乘坐自动扶电梯时受到的支持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他所受的重力,乘坐 能更快地到达二楼。
6、小妍在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时,遇到了以下问题,请分析:
(1)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为了改变金属盒及橡皮膜的朝向,具体操作是: 。
(2)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没有发生改变,可能是因为压强计 。
(3)没有把金属盒浸没在水中,却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高低不同,她应进行的操作是: 。
7、手电筒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下图中虚线所示)。现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由于光的 现象,烧杯底部的光斑(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会变为下图中的 。
8、受过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有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1)如图甲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眼睛自动变焦,使物体成像在 上。分析两种情形的焦距大小,看近处时的焦距 看远处时的焦距。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 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①物体成像的位置;②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③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20空格,每空1.5分,共30分)(共5小题)
1、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束光沿纸板E射到镜面O点,在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
(2)小柯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帮助小柯设计该实验的记录表,并画在虚线框内。

(3)小柯想验证“光路是可逆的”,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
2、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妍和小柯一起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再在棉花上各放大小相近的30粒菜豆种子,然后将4组种子放在不同条件下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装置 |
A |
B |
C |
D |
场所 |
日光下 |
黑暗中 |
日光下 |
黑暗中 |
温度 |
25℃ |
25℃ |
25℃ |
25℃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含适量水分) |
潮湿(含适量水分) |
干燥 |
干燥 |
种子萌发数量 |
27 |
28 |
0 |
0 |
(1)幼苗的茎和叶是由胚中的 发育而来。
(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 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3)关于种子萌发的营养来源,小柯认为:“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容易发芽。”小妍认为:“不管是在肥沃的土壤还是在贫瘠的土壤中,种子都容易发芽。”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们利用60颗菜豆种子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在铺有棉花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30颗大小相近的菜豆种子;
步骤二:在适宜温度下,定期给A培养皿中的种子浇适量的土壤浸出液(含植物所需的营养),给B培养皿中的种子浇等量的蒸馏水。
根据你所学习的知识,预测A、B培养皿中种子的萌发情况。
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柯和小妍分别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如图所示)。
(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妍的方案更好。为什么?
(2)若使卡片在图乙位置失去平衡,可以用 方法来实现(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3)用小妍的方案进行实验时,有同学发现两细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丙),卡片也能静止,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另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两边钩码数量不同时(如图丁),小卡片也能静止,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4)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不匹配时,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 (4)
A . 否定相应的理论
B . 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 . 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D . 认真分析,寻找原因
4、小柯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均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
(1)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2)小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时,他先将木块切去一半,以减小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再匀速拉动木块,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小柯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小柯选择了甲、乙实验,甲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1 , 乙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2 , 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A . v1一定大于v2
B . v1一定小于v2
C . 一定等于v2
D . 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4)在进行乙实验时,小柯突然想到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速度有关,于是他加速拉动木块,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3.6N,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N。
5、小柯和小妍使用相同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他们的实验器材摆放位置和间隔如图所示,光具座紧挨着(图中未画出),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奇怪的是,他们在光屏上看到了相同性质的像。
(1)光屏乙上像的性质是 ;
(2)小妍根据实验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在 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3)小妍完成了实验后,吹灭蜡烛乙,光屏甲上的像也随即消失(蜡烛甲仍燃烧,且高度几乎不变)。像消失的原因是: 。
(4)小柯继续实验,保持蜡烛甲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甲都找不到蜡烛甲的像,为什么?
四、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第29题5分,第30题5分,第31题8分,共18分)(共3小题)
1、小柯和小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小柯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倾斜的薄玻璃板前,另取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薄玻璃板后移动,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请通过作图帮助小柯找到蜡烛A像的位置。
(2)小妍想到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也是倾斜的。请从安全角度对轿车的这一设计加以解释。

2、小柯喜爱水蜜桃,家中种有水蜜桃和毛桃两个不同品种的桃树。学习了植物的生殖方式后,小柯想能不能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呢?查阅资料后,小柯得知桃花是两性花,但由于雌蕊和雄蕊成熟的时间不同,而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所以他将毛桃树上的桃花用塑料袋包裹起来,待其雌蕊成熟后,在它的柱头上涂抹水蜜桃桃花的花粉。
(1)你认为小柯的这种方法能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口味的桃子吗?为什么? 。
(2)让毛桃树结出水蜜桃,你有什么方法? 。
3、超限超载运输被称为头号“公路杀手”和“事故元凶”,它不仅对公路造成损坏,还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国家规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现有一辆自重为2t的6轮货车,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²,某次实际装货4t,如图甲所示。该货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一段时间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若该货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货车装货后总重力的0.05倍,g=10N/kg。求:
(1)载货车在7-12秒内通过了多少路程?
(2)该货车装货后的总重力是多少?
(3)通过计算说明,该货车装货后对路面的压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4)7~12s内该货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