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测试卷(培优)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温度(℃) |
t0 |
t1 |
t2 |
硝酸钾溶解度/克 |
31.6 |
44 |
60 |
氯化铵溶解度/克 |
37.6 |
40 |
41 |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 碘 | |||
溶剂 | 水 | 酒精 | 汽油 | 苯(有毒) |
溶解性 | 微溶 | 可溶 | 易溶 | 易溶 |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A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 克。


物质温度/℃ |
20 |
40 |
60 |
80 |
氯化铵/g |
37.2 |
45.8 |
55.2 |
65.6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
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C,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C,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液体种类 | 实验序号 | 物体重力G 物(N) | 弹簧测力计示数 F(N) | 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N) | 排开液体体积 V 排(cm3) |
水(ρ水=1.0g/cm3) | 1 | 2 | 1.5 | 50 | |
2 | 1.0 | 1.0 | 100 | ||
3 | 0.5 | 1.5 | 150 | ||
酒精(ρ酒精=0.8g/cm3) | 4 | 2 | 1.6 | 0.4 | 50 |
5 | 1.2 | 0.8 | 100 | ||
6 | 0.8 | 1.2 | 150 |
四、解答题(共5小题)
- 甲试管中是 ,乙试管中是 ,丙试管中是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
①取一根细线与铁皮罐等高,通过对折细线找到铁皮罐一半高度位置,并作记号。
②在铁皮罐内加入适量沙石并加盖密封,使之漂浮时一半浸入水中。
③在铁皮罐上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
④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
问:

密度(g/mL) |
1.01 |
1.07 |
1.14 |
1.22 |
1.30 |
1.40 |
1.50 |
1.61 |
1.73 |
1.81 |
1.84 |
质量分数(%) |
1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98 |
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250cm3 , 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