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3.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第2课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夯实基础(共6小题)

1、下列环境中最易使钢铁生锈的是( )
A . 干燥的空气 B . 潮湿的空气 C . 浸没在水中 D . 浸没在油中
2、2018年5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下海,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   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 B . 刷防锈漆 C . 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 D . 给某些部位涂油
3、下列各种方法中:①金属表面涂抹油漆;②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③保持金属表面清洁干燥;④在金属表面进行电镀;⑤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能对金属起到防止或减缓腐蚀作用的措施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全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衣架的外面包上塑料层,主要是防止金属生锈 B . 钢铁生锈后,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nH2O C . 铁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铝制品强 D . 金属表面涂上油脂的目的是防止金属腐蚀
5、根据炼铁的反应原理,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      
(3)请指出此装置的不足之处:      
6、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铁生锈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A、B、C、D四只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使细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四只烧瓶中细铁丝的质量均相同),然后装配成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0.5h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单位:cm),结果如表中所示:

烧瓶号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A

干燥的细铁丝

0

0

0

0

0

0

0

B

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C

浸过清水的细铁丝

0

0

0

0.3

0.8

2.0

3.5

D

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细铁丝

0

0

0

0

0

0

0

请回答:

(1)以上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最大的是      瓶(填烧瓶号,下同)。
(2)      瓶和      瓶对比,可证明铁生锈需要水参与。
(3)      瓶和      瓶对比,可证明食盐能促进铁生锈。
(4)为了防止钢铁生锈,人们常采用表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原理是      

二、能力提升(共3小题)

1、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査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②⑤ D . ④⑤
2、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的条件是      。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造铁轨的材料是合金钢,主要原因是合金钢具有      的优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条)。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      (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       (填序号)。

①Al3②Al3、Fe2③Al3、Fe3

④Fe2、Cu2⑤Al3、Fe2、Cu2

3、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我们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气泡是怎么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提出了有关假设,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放有铁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而另一试管中没有,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分析上述实验,你认为同学们建立的假设是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于是他们又进行了对照实验,请你在虚线框中用图示的形式将图乙的对照实验补充完整。
(3)还有同学想:气体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

三、拓展创新(共3小题)

1、生物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中应用广泛。嗜热细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气存在等条件下,能氧化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产生硫酸盐,进而生产铜和硫酸亚铁,主要流程如图(“…”表示省略的部分流程):

有以下说法:①分离出矿渣的操作是过滤;②试剂b只能是铁粉;③试剂a是稀硫酸;④铁元素在整个流程中都以Fe2存在。其中错误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某同学为了研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利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该同学发现B装置中的铜钉生锈了,而A、C装置中的铜钉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结论:“铜生锈的原因是铜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所得出的结论完整吗?      ,理由是      
(2)你认为影响铜生锈的因素还可能有      ;为了验证你的判断,应选择图中的      (选填“乙”或“丙”)装置进一步实验。
(3)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影响铜生锈的主要因素:      
(4)铜与铁相比,      更易生锈,由此可得出结论:      
(5)写出一条防止铜铁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3、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酸菜等酸性的食物不宜用铁质器具长期盛放,因为      
(2)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下列金属适宜船底镶嵌的是      (填字母)。 (2)
A . Pb(铅) B . Cu C . Pt(铂) D . Zn
(3)对铁“发蓝”处理,其表面将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      

②“发蓝”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则式中X的化学式为      

36Fe+4NaNO2+9NaNO3+26H2O=12X+13NaOH+13NH3

③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      (选填“好”或“不好”),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3.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第2课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