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2章 酸与碱单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共20小题)

1、以下是某些同学在“测定土壤酸碱性”实验中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 加土壤颗粒 B . 加水溶解 C . 振荡试管 D . 用玻璃棒蘸取清液
2、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 . HCl B . CO C . NaOH D . CaO
3、如图“五环旗”的上面3个环代表一种液体,下面2个环各代表一种酸碱指示剂,两环相交部分表示指示剂跟有关液体混合后显示的颜色,如图表示相交部分显示的颜色,其中显示颜色不正确的是( )

A . 红色 B . 蓝色 C . 红色 D . 蓝色
4、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是醋酸。由于醋酸的许多化学性质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相似,在生活中常有许多妙用。食醋在下列应用中,肯定无法实现的是( )
A . 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 . 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 C . 清除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 .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6、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粒子不断运动”的研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物质X是( )

A . 浓氨水 B . 浓盐酸 C . 浓硫酸 D . 浓食盐水
7、如图所示已平衡的天平两端放着两个分别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一段时间后,天平会( )

A . 左端下沉 B . 右端下沉 C . 仍平衡 D . 无法判断
8、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在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 . 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 . 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D . 在Ca(OH)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9、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

小木条变成黑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

溶液变成红色

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

C

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

红棕色消失

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

D

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产生大量气体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A . A B . B C . C D . D
10、有一小球(不与接触物反应)悬浮在稀硫酸中,现逐滴加入密度比稀硫酸大得多的氢氧化钡溶液,则小球的运动状况是( )

A . 仅上浮 B . 仍悬浮 C . 仅下沉 D . 先下沉后上浮
11、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 B .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C . 澄清石灰水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 . 氢氧化钠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2、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 B . 鉴别稀H2SO4和稀盐酸:取样,分别滴加Ba(NO3)2溶液 C . 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 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13、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试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 B . 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C . 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 D . 图示黑点表示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14、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 . B . C . D .
15、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氢氧化铝属于碱 B . 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不消失 D .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
16、将20g10%的盐酸和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为( )
A . 紫色 B . 蓝色 C . 红色 D . 无法判断
17、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 .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 .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 .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8、在科学实验室,对某种化合物的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K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②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的物质一定是( )

A . BaCl2 B . CuCl2 C . Na2CO3 D . Ba(NO3)2
19、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 . 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 .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 .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20、水槽中漂浮着充满CO2气体的密封的锥形瓶(瓶底铺有适量的沙粒,以使其能正立于水中),瓶口橡皮塞上有一装满Ca(OH)2溶液的胶头滴管,将胶头滴管里的Ca(OH)2溶液轻轻挤入瓶中,充分反应后水槽中水面将会( )
A . 上升 B . 下降 C . 不变 D . 先上升后下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共4小题)

1、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它们都能除铁锈,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      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不一会儿,又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口,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3)写出把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2、火力发电站附近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经科技人员检测发现:附近雨水pH约为5.0,土壤pH约为5.4。已知一些主要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如下:

农作物

玉米

小麦

马铃薯

pH

6~7

6.3~7.5

4.8~5.5

(1)根据数据,该土壤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2)要改良酸性土壤应选择一种适合的碱,这种碱是      (填化学式)。
3、运用科学知识填空。
(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2)氢氧化钠固体俗称      ,常用于制肥皂、洗涤剂等,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芋艿(俗称毛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液汁,液汁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苷,沾上它会奇痒难忍,若在患处涂抹适量厨房中的      (填物质名称),则通过中和反应从而达到较好的止痒效果。
(4)利用氢氧化钠易于潮解的性质,可以干燥一些气体,请写出三种:      (写化学式)。
4、化学基础与常识。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甲所示(其中“ ”“ ”“ ”“ ”表示不同离子)。则“ ”与“ ”反应生成了      (填物质名称)。
(2)氢氟酸(HF)能刻划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      
(3)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乙所示。写出反应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共3小题)

1、实验室中常需要使用硫酸。

(1)在小纸片上涂上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      
(2)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其原因是      
(3)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图所示,b中盛放的物质是      
2、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图甲实验装置A、B和图乙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      )→(      )→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      

3、某科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      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Zn

C.AgNO3   D.Na2CO3

四、解答题(28、29题各6分,30题10分,共22分)(共3小题)

1、将体积为V1 , 质量分数为3.65% 的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体积为V2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甲),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和温度变化(如图丙)。(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

(1)图乙中V1=0时,图甲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      色。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乙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       mL。
(4)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4)
A . 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 该实验中的反应放出热量 C .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 . 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5)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现有一包Na2CO3和Na2SO4固体粉末混合物22.2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 , 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求所用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已知氯化钙不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见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4.3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2.5

n

(1)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2)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      组。
(3)表中a的值为      
(4)求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第2章 酸与碱单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