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检测卷(基础)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 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 . 汽油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 D . 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2、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由表可知,能最快洗净衣服上溶质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溶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 . B . 酒精 C . 汽油 D .
3、地球上的水循环主要包括陆地内、海洋内、海陆间三种类型,这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    )。
A . 地表径流 B . 蒸发和降水 C . 地下径流 D . 下渗和蒸腾
4、下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A . 牛奶 B . 碘酒 C . 泥水 D . 墨汁
5、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 . 一定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B . 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C . 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 D . 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6、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7、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不与水反应)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右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A .   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 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 . 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丁>甲>乙 D . 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8、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 . 河流水和湖泊水 B . 冰川水和地下水 C . 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 . 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9、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 . 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 .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②溶液
10、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浸入水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 . 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C . 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同 D . 木块的密度为0.6克/厘米3
11、图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12、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把它分别置于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铅笔分别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和三种液体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F<F<F , ρ B . F>F>F , ρ C . F=F=F , ρ D . F=F=F , ρ
13、近年来,中国为了维护领海主权,在南海放置浮标以监测水位变化,监测发现,从夏季到冬季,海水温度下降,体积收缩。此过程中,若浮标体积保持不变,则浮标受到的( )

A . 浮力变大,露出体积变小 B . 浮力变小,露出体积变大 C . 浮力不变,露出体积变大 D . 浮力不变,露出体积变小
14、如图所示,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添加食盐并轻轻搅动,观察发生的现象。图中大致反映鸡蛋所受浮力的大小F与液体密度ρ关系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15、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相符合的是( )
A . 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B . 及时拧紧水龙头 C . 为了环境卫生应该将生活垃圾倒入大海 D . 为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工业废水不要排入村边的河中,但可排入较远的河流中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分散在水中,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2)它们都属于      
2、根据你所学的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并注入了活性炭和含碘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      和过滤的作用。

(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填字母)。 (2)
A . 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 . 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 . 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 D .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
3、如图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2)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5%,则分解水的质量为      g。
4、小刚家里养了几条金鱼,一天,他看到一条体积约为50厘米3的金鱼停在水下20厘米处,这时金鱼受到水的浮力约是      N。过了一会儿,金鱼游到水下30厘米处,这时(忽略体积变化)它受到的浮力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B操作,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右边,接下来的操作是      
(2)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3)
A . 所用氯化钠药品不纯 B .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 . 配完后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洒出了一些 D . 将量好的水从量筒里倒入烧杯时,酒出一些水
6、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
(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填字母)。 (2)
A .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 .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 .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

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

(1)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         .

(2)图中        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的大小.

(3)下面是小新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填写的实验数据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物体浸没水中测力计示数F/N

桶与排出水总重G1/N

空桶重

G0/N

浮力

F/N

排开水重

G/N

1

1.2

0.7

1.1

0.6

0.5

0.5

2

2.0

1.5

1.0

0.6

0.5

0.4

3

2.4

1.7

       

0.6

0.7

0.7

①请你将该表格第三行数据补充完整.

②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1N,G的数据改为0.5N.

请你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估:      

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是: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保持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      

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

如图,将含有一空心铝球的冰块投入平底水槽中,冰块内空心铝球的体积V=10cm3 , 当冰块(含空心铝球)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45cm3 . 冰全部熔化后,浸没在水中的空心铝球沉入水底,已知冰的密度ρ=0.9×103kg/m3 , 求:

(1)冰块(含空心铝球)在水中悬浮时的重力;

(2)空心铝球最终对水槽底部的压力大小.

2、“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现要配置5%的盐水200克,则应称取食盐      克。若在称量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A.取出一些食盐     B.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2)一位同学最后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5%,可能的原因是       (2)
A . 食盐中含有杂质 B .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还有部分残留 C . 砝码生锈 D . 食盐还未溶解完
(3)现准备将这些盐水稀释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多少水?(通过计算说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已知10℃时食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密度的关系如表: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15%

20%

23%

密度(克/厘米3)

1.07

1.11

1.15

1.18

(1)下列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不干燥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取20%的食盐水100毫升。配成10%的食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4、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1)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      ,验证气体的方法是      
(2)某次实验中,将10克10%的稀硫酸倒入盛有90克水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得A溶液,则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5、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_x0000_i1053

(1)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金属

密度/×103kg·m-3

19.3

8.9

7.8

2.7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册 水和水的溶液 单元检测卷(基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