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册 科学入门 单元测试卷(培优)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表是小明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表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

装置

棉花

温度

培养皿

发芽情况

湿润

20℃

敞开

全部发芽

湿润

20℃

密封

不发芽

湿润

0℃

敞开

不发芽

干燥

20℃

敞开

不发芽


A . 甲和乙 B . 乙和丙  C . 乙和丁 D . 丙和丁
2、

如图所示为巧测一高度为l的薄瓶的容积的示意图,用刻度尺先测出瓶底直径为d,瓶口向上倒入一定量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瓶盖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l2 , 则瓶子的容积约为(  )

A . B . C . D .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 肯定小于15 mL B . 肯定大于15 mL C . 肯定等于15 mL D .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 mL
4、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 . 酒精温度计 B . 乙醚温度计 C . 水温度计 D . 水银温度计
5、“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 . 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 . 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 . 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
6、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1 , 在 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 . 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 . 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7、走进实验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以下行为合理的是(   )
A . 边吃零食边做实验 B . 随意闻气味 C . 同桌在做实验的时候,我可以睡会儿 D . 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应立即报告老师
8、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菁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若此时你在实验室,你应该(    )
A . 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 B . 帮助小菁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 C . 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 D . 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
9、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科学书的宽度183.6毫米;②在10毫升试管中加热5毫升水;③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食盐水;④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⑤用10mL量筒量取6mL的食盐水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④⑤ D . ①⑤
10、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 .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11、2019年鄞州区全面推广彩虹标尺,来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从而预防学生近视。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彩虹标尺”测自己的身高,四次结果分别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彩虹标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B . 165.0cm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C . 几次结果有差异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D . 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165.1cm
12、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

偏大

B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测量细铁丝的直径时,在铅笔上没有紧密绕细铁丝

偏大

A . A B . B C . C D . 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这把刻度尺了 B . 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 . 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 . 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14、如图,测量一圆纸片的直径,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5、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表面

2cm深处

4cm深处

6cm

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 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 B . 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C . 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 D . 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

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

2、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      ℃。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3、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1)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2)用于取用固体粉末的仪器是      
(3)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4)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      
4、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小石块的体积是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2)
A . 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 . 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 . 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 . 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5、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 , 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 , 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6、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 6.2厘米, 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是      ,表示人体正常体温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      厘米。

7、     

(1)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2)图乙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该刻度尺分度值为      cm,物体长度为      cm。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1)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⒈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

⒉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⒊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⒋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⒌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       ℃?

2、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      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
(3)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3)
A . 5毫升 B . 50毫升 C . 80毫升 D . 95毫升
3、小文和小轩分别买了一件厚度相同的毛料和棉料衣服,两人在争论哪一件衣服更保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决定设计一个实验,在各自的家中用相同的烧瓶装有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用各自的布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手表测量两烧瓶水温变化相同时所花的时间情况。
(1)他们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      
(2)修改方案后测得温度与时间的数据如表,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选填“毛料”或“棉料”)的保温性能较好。由此可以猜想:当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毛料衣服与棉料衣服可选择时,在寒冷的冬天,你该选择的衣服是      衣服。

两烧瓶中水的温度变化T(℃)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0

毛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6

15

25

37

54

74

99

150

棉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10

25

40

57

77

102

130

150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时的室温为      ℃。
(4)除了采用测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长短来比较布料的保温性能外,你还可以通过      来比较两种布料的保温性能,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有一只刻度不正确但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只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 20℃时,甲为 14℃;当乙的示数为 80℃时,甲为 78℃,则:
(1)当甲的示数为-2℃时,乙的示数为多少?
(2)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甲与乙的示数相等,若存在,请计算此示数为多少?
2、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想在不把纸放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

(1)将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为      。设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      
(2)用刻度尺测得纸筒的外半径为R,内半径为r,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      
(3)由以上两式可整理得纸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      
3、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      。(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2)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3)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 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 , 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F.……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改正后的步骤是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3)
A .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 .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 .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5、有一卷均匀的没有标注横截面的细铜线,无法将铜线拉直测量长度,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测出这卷铜线的长度。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计算公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册 科学入门 单元测试卷(培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