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鞋塘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共15小题)

1、现有一组物质:海水、糖水、盐水,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A . 蒸馏水 B . 泥水 C . 矿泉水 D . 油水混合物
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B .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 . 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 . 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3、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无法探究的因素是(    )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1

蔗糖

20℃

2

蔗糖

40℃

3

食盐

40℃

4

食盐

植物油

40℃

A . 溶质种类 B . 溶剂种类 C . 溶液温度 D . 颗粒粗细
4、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 .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 . 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海洋水 D . 水循环的动力只有太阳能
5、如图所示,为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B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6、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 . 蒸腾作用 B . 大气降水 C . 地表径流 D . 水汽输送
7、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 . 河流水和湖泊水 B . 冰川水和地下水 C . 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 . 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8、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 冰水 B . 牛奶 C . 碘酒 D . 石灰浆
9、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①的影响 B . 人工降雨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C . 破坏亚马孙雨林会造成⑤的减少 D . 图中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10、如图所示的玩具鸭子,放在甲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A处;放在乙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B处。则( )

A . 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B . 在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C . 甲、乙液体的密度一样大 D . 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11、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把它分别置于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铅笔分别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和三种液体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F<F<F , ρ B . F>F>F , ρ C . F=F=F , ρ D . F=F=F , ρ
12、如图所示,在一块长方形的泡沫塑料上用细线缚着一块卵石,使它漂浮在玻璃缸内的水面上。这时泡沫塑料恰好露出一半体积,玻璃缸里的水面在缸壁的a处。现将泡沫塑料和卵石翻个身,使卵石在泡沫塑料的下面,并仍放在原来玻璃缸的水中,当它平衡时,玻璃缸中的水面位置( )

A . 在a处以上 B . 在a处以下 C . 仍在a处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3、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m>m B . 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F<F C . 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p>p D . 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p′=p′
14、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所用的水越纯净越好 B . 正负两极的气体体积比为2:1 C . 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 通过该实验可确定水由氢和氧组成
15、按在水下的乒乓球松手后在水下,上升(未露出水面)过程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 浮力不变,压强逐渐变小 B . 浮力变大,压强逐渐减小 C . 浮力变大,压强不变 D .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二、简答题(共7题;共40分)(共7小题)

1、读“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C 环节给浙江等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①带来水汽   ②调节气候   ③增加光照   ④输送热量

(2)下列有关图乙水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验中A 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B 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②A、B 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 2∶1;

③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④该装置中通的是直流电。

(3)在甲乙两种现象中,水都发生了变化。在甲中水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 或“化学”,下同)变化,在乙中水的变化属于      变化。
2、根据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是      
(2)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说明水由      
3、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4、在江心屿玩耍的小科突发奇想,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水上轮船的所受浮力和浮沉情况会怎样变化呢?你的看法是:这艘轮船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的位置将      (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
5、把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如图所示。则液体的密度ρ      ρ;密度计受到的浮力F      F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p。(均选填“>”“<”或“=”)

6、把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分别放入煤油、水和水银中,受浮力最大的是在      中的铁球,受浮力最小的是在      中的铁球。(ρ煤油=0.8×103Kg/m3、ρ水银=13.6×103Kg/m3、ρ=7.8×103Kg/m3)
7、水通直流电后,在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上产生气体甲是      ;检验另一极气体的方法是       。甲乙气体的体积比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4分)(共6小题)

1、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1)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晶体放入,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的体积。 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      
(2)同学们讨论后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 ,实验就能取得成功,该液体是      
(3)日常生活中,时刻离不开溶液,腌咸蛋用的盐水是氯化钠溶液,其溶质是      ,医用2%的碘酒溶液,溶剂是      
2、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他们是一对      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的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密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到水和食盐水中,观察它是否能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金属块位置

液体

a

b

c

d

不能

不能

浓盐水

不能

不能

不能

【分析】①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      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②分析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食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      (填“高”或“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3、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从图中可知,物体的重力为      N
(2)比较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通过比较(2)(5),能否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并说明理由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 (填序号); (4)
A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 B . 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 .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完全浸没的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成正比;
(2)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完全浸没的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它所处的深度      关;(选填“有”或“无”)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横截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5、为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及若干重力和密度已知的实心物体等器材进行实验。他们将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平底容器中(如图所示),测出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密度ρ(g/cm3

2.0

2.5

3.0

重力G(N)

4

8

12

4

8

12

3

6

9

压力F(N)

2.0

4.0

6.0

2.4

4.8

7.2

2.0

4.0

6.0

(1)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物体的重力相同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随      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表中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3)小组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计算出(ρ-ρ):ρ和F:G的值,他们发现了一个规律,并据此推理:浸没在水中的某实心物体的密度ρ=5g/cm3 , 重力G=15N,则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N。
6、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以下是他的实验过程:
(1)将矿泉水瓶的底部切除掉,乒乓球上粘上一根黑线,穿过带小孔的瓶盖,黑线另一端系一颗不太重的螺丝。用图甲和图乙做两次实验,加水后均发现乒乓球慢慢上浮。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是      的。

_x0000_i1051

(2)该同学实验步骤如图:

_x0000_i1052

A.剪去大饮料瓶底,穿一根铁丝,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大饮料瓶的重力G1

B.在小矿泉水瓶的侧壁开一小孔,插入一根饮料管,用蜡密封好缝隙。再将大饮料瓶和矿泉水瓶用一根铁丝穿在一起;

C.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到水面刚好和小孔相平。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D.测出带有水的大饮料瓶的重力G2

E.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①上述实验步骤中缺少一步,请补充完整。      

②需要如何处理实验数据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四、解答题(共3题,31分)(共4小题)

1、抹香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齿鲸,它在所有鲸中潜水最深且最久,号称“潜水冠军”,如图所示。一头体长19米,体积24米3的成年抹香鲸可轻松潜至1000米深的海底。

(1)求潜至此深度时,抹香鲸所受到的浮力大小F
(2)若抹香鲸继续下潜至2000米深的海底,它受到的浮力会变化吗?为什么?(假设海水密度为1×103千克/米3 , 且不随深度变化)
2、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北极地区冰层融化速度加快,北极熊的栖息地不断缩小。北极熊遭遇的生存危机是全球变暖的又一证据。由于全球变暖,冰层变薄而经常开裂,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常要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上。

(1)北极熊跳上浮冰时,承载着北极熊的浮冰受到海水的浮力与承载前相比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当一只780千克的北极熊跳到一块露出海面部分体积为10米3的浮冰上时,请计算说明这块浮冰能否继续保持漂浮状态?(ρ海水=1.04×103千克/米3)
3、如图所示,一体积为1×10-3m3的立方体木块,在水中静止时,刚好有四分之一露出水面,(ρ=1.0×103kg/m3 , 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质量;
(3)若用手将木块缓慢压入水中。当木块没入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
4、橡皮泥的密度比水大,它会在水中下沉,你利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并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金华市鞋塘初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