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5节 科学探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说它可能是酒精,小明提出打开瓶塞闻气味。对于“小明提出打开瓶塞闻气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设计方案 D . 收集证据
2、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 . 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 . 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 . 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 . 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
3、体育课上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材料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问 B . 猜想 C . 实验 D . 得出结论
4、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 . 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 . 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 . 用一把“东倒西歪”的锯子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 . 用一把“东倒西歪”的锯子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5、科学家在云南的蝴蝶谷做了一个实验:在两棵树之间挂四根长度、粗细、材质均相同的草绳,四根草绳分别在白酒、糖水、盐水和清水中浸泡过,几个小时后,观察到白酒中浸泡过的草绳上停留的蝴蝶最多。这个实验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
A . 蝴蝶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B . 蝴蝶喜欢什么种类的食物 C . 蝴蝶喜欢什么样的温度环境 D . 蝴蝶喜欢什么材质的草绳
6、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山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 作出解释
7、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下列关于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

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等

B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

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C

火焰会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

D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A . A B . B C . C D . D
8、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 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30℃40℃50℃60℃70℃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28 秒12 秒6 秒4 秒12 秒17 秒
由表中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 . 80℃ B . 60℃ C . 50℃ D . 30℃
9、同学们对体育课投掷的铅球材料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铅做的,有的认为是铁做的。于是他们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观察是否相吸。“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猜想假设 B . 设计实验 C . 进行实验 D . 得出结论
10、科学实验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程序有:

①从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②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和经验;③针对研究的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④了解现有的仪器设备和可能的实验条件。一般情况下,上述问题程序的合理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④①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①②④
11、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是弗莱明发明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培养皿上不小心沾有青霉菌,而在青霉菌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生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于是他多次实验考查青霉菌对细菌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前,最适合做实验猜想的是( )
A . 青霉菌与细菌间是互利关系 B . 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 C . 青霉菌产生了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D . 青霉菌产生了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12、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是吃回山西瓜的最佳时间。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如右图所示。“用手指弹西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建立假设 C .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 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李刚家里买了一个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开水的关系,他进行了猜测,为验证它,在相同温度的环境中,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①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 ℃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的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②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 ℃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③第三次把保温瓶内装满初温为t ℃的开水,重复前次做法。

从三次的实验记录中,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你从实验可知,他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      。由于影响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的因素除了开水的质量外,保温瓶的型号,开水的      ,环境的温度,观察的      都会影响其保温性能,因此,这些因素应加以控制,应观察的量是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开水的      

2、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A),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B)。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C)。
(1)上文中 A 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2)本实验结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3)步骤 B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      方法。
3、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合作交流、评估”等。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张勤同学交流了下面的疑问:如图所示,如果将两个一次性纸杯的杯口向上轻轻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平面用力吹气,里面的纸杯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丁强同学回答:“可能向上跳出,可能压得更紧,也可能静止不动”,丁强同学的回答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要素,其他同学将张勤的疑问进行实际操作,发现“里面纸杯向上跳出,这又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      要素(以上两空均选填题中给定的要素编号)。

4、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 10m、500m 和 1000m 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 500m、1000m 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 10m 处。

⑵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      

⑶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的野菊株高      

5、媒体报道某餐馆的一道名菜含有黄樟素。

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可能会导致癌症;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以及得出结论。上文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5节 科学探究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