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1.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夯实基础(共4小题)

1、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 . 9.6g B . 8.8g C . 6.8g D . 4.4g
2、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CO2+2NH3 CO(NH2)2+H2O,请计算: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6t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
3、加热3.16gKMnO4 , 当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g时,停止加热。计算:(需写出计算过程)
(1)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锰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结果化成最简整数比)
4、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0.3g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前称得混合物总质量为24.8g,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0g。
(1)反应产生的氧气质量为多少克?
(2)计算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二、能力提升。(共2小题)

1、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称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装入气球,将气球套在锥形瓶上。将药品全部倒入装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气球迅速胀大。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碳酸钠质量/g

0.53

1.06

2.12

反应前装置总质量/g

66.33

66.86

67.92

反应后装置总质量/g

66.19

66.62

67.42

(1)计算第1次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2)分析数据发现每次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均不相等,请以第1次反应为例,通过计算说明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空气密度取1.3g/L,二氧化碳密度取2.0g/L,结果精确到0.01,g取10N/kg)
2、为了节能减排,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某种镁硅酸盐矿石[主要成分Mg3Si2O5(OH)4]为原料的新型绿色水泥。全球镁硅酸盐储量丰富,新型绿色水泥不必担心原材料,推广潜力很大。新型绿色水泥与传统水泥对比如图。

(1)传统水泥和绿色水泥的生产过程分别涉及以下反应:

CaCO3 CaO+CO2↑;

Mg3Si2O5(OH)4 3MgO+2SiO2+2H2O↑。

以上两个反应都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与传统水泥相比,每生产并使用1t绿色水泥能够减少排放      t二氧化碳。
(3)传统水泥生产中,高温煅烧某种石灰石50t,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已知该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为80%,杂质不参加反应。

三、拓展创新(共2小题)

1、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见表。请分析计算:

实验组别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n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      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      
(4)求表中m的值。
2、某钙片的标签如图,此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

(1)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钙含量是错误的。
(2)为了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小东同学每次取10片钙片放入已经称量的含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称取烧杯和剩余物的总质量。小东同学做了四次实验,数据见表:

物质的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反应前:烧杯+盐酸

22g

22g

22g

22g

10片钙片

8g

8g

8g

8g

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26.7g

26.5g

26.9g

26.7g

①请列式计算每片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

②请列式计算每片钙片的含钙量,并就厂家如何修改标签给出建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 1.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