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1.1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夯实基础(共6小题)
1、下列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酒
B . 纺纱织布
C . 火药应用
D . 瓷器烧制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3、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B .
C .
D .




4、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铜表面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
B . 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
C . 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 . 反应前后硬质玻璃管内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5、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 元素种类
B . 原子种类
C . 分子种类
D . 原子数量
6、在化学方程式“A+B=C+D”中,若12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2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 . 8g
B . 18g
C . 28g
D . 30g
二、能力提升(共5小题)
1、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 . 8gCH4完全燃烧生成8gCO2
C . 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 ,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 . 1gH2和1gO2完全燃烧生成2gH2O
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生成物乙属于单质
B .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不可能是氧化物
C . 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D . 该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3、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 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 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 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4、据图回答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甲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 的质量。
(2)实验中看到白烟升起如图乙所示,当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条轻,其原因可能是 。
5、温州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用如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②的名称为 。
(2)海水晒盐过程中,还能得到氯化镁(MgCl2)。工业上利用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获得镁和氯气(Cl2)。此反应前后,各原子的质量是 (选填“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
(3)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有1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若要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多少千克?
三、拓展创新。(共3小题)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 .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 x的值是7
2、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和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此时的天平( )
A . 指针偏向右
B . 指针偏向左
C . 仍处于平衡状态
D . 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
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将6g木炭放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请你帮他填好实验报告: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给定O2质量/g |
12 |
26 |
16 |
生成CO2质量/g |
16.5 |
22 |
22 |
(1)以上数据说明,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 次实验中木炭有剩余,剩余 g。
(3)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