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夯实基础(共9小题)
选项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A | 酒精挥发 | 分子消失了 |
B | 矿石可以被粉碎 | 分子可以再分 |
C | 氧气(O2)可供人呼吸,臭氧(O3)有毒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
D | 电解水 | 此过程中分子、原子本身都发生了改变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很小
二、能力提升(共3小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 。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形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试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形管中注入浓氨水。
⑴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了 。
⑵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 ;② 。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①材料一说明: ;
②材料二说明: ;
③材料三说明: ;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