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1课时)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夯实实础(共14小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水、氢气
B . 铁、氧气
C . 氯化钠 、铜
D . 氯化钠、水
2、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3、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构成物质的是( )
A . 原子
B . 电子
C . 离子
D . 分子
4、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
”表示的是( )

A . 氮分子
B . 氯分子
C . 氯化氢分子
D . 甲烷分子
5、下列物质中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 . 金刚石
B . 二氧化碳
C . 氦气
D . 铁
6、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 . 大小不同
B . 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C . 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 . 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7、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 分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C . 原子呈电中性
D . 离子可以带正电荷和负电荷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不显电性
B .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C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和质子
10、下列物质中,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构成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氯化钠晶体
C . 氢气
D . 银
11、下图是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两种物质混合的是( )
A .
B .
C .
D .




12、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还能再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 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 ,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最终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 和 构成。
1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 。
14、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名称。
(1)家中铝合金窗户中的铝是由 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构成的。
二、能力提升(共7小题)
1、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897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的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 . abcd
B . abc
C . bcd
D . ad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 . 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 .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 .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3、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已知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和45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80
B . 45
C . 35
D . 5
4、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有以下四种说法:①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下列组合中,都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5、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所示,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了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 .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 .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 .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 .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6、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
A . ①②⑤
B . ①③
C . ④⑤⑥
D . ③⑤
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笔直的弹回。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