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一章 第4节 常见的碱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 Ⅰ处试液变蓝             B . Ⅱ处溶液变浑浊 C . 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 . Ⅳ处试纸变红
2、用石灰浆抹墙壁后,墙壁变坚硬的原因是(   )
A . 石灰浆失去水分 B .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碳酸 C . 生成了生石灰 D .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碳酸钙
3、物质X可发生“X+碱→盐+H2O”的反应,则X可能是(   )
A . Mg B . CO2 C . KOH D . CaO
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
A . 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 B .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 . 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D . 溶液中都含有OH
5、国庆晚会上小金表演魔术:他拿出一把装满“水”的“宝壶”,分别向编号为ABCDEF六只烧杯(各装有少量不同试剂)中倒“水”,结果A杯呈无色透明,B杯看似红墨水,C杯看似蓝墨水,D杯看似牛奶,E杯看似红褐色涂料,F杯看似蓝色果冻。则宝壶中的“水”可能是  (  )
A . H2O2   B . NaOH溶液 C . HCl溶液 D . AgNO3溶液
6、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   ②有腐蚀性   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③⑤
7、已知氢氧化锂是一种可溶性碱,下列关于氢氧化锂溶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氢氧化锂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B . 氢氧化锂溶液能与硫酸反应 C . 氢氧化锂溶液能与SO2反应 D . 氢氧化锂溶液能与碳酸钙反应
8、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 稀硫酸 B . 氧化铁 C . 紫色石蕊试液 D . 碳酸钠溶液
9、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 , 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A . ④③②① B . ④①②③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④②③
10、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 ①② B . ③⑤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在学习碱的性质时,郭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先在试管内加适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了,此时向试管中马上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请回答:
(1)加入固体后可以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
(2)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氢氧化钠固体具有      性质。
2、小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中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替代CaCl2溶液,原因是      
3、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性,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2)氢氧化钠若没有密封保存易变质,要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下列试剂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填选项) (2)
A . 稀HCl B . 酚酞试液 C . CaCl2溶液 D . Ca(OH)2溶液
4、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1)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为什么?答:      
5、如图装置可以制造非常有趣的“化学喷泉”,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内,在导管的尖嘴处就会形成美丽的“喷泉”。

(1)该现象的出现,原因是瓶内发生化学反应而使瓶内气压减小,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将烧瓶中的CO2换成下面的四种气体,仍可产生“喷泉”现象的瓶是        。 (2)
A . SO2    B . H2 C . O2 D . HCl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溶液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A中,推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B试管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产生疑问,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NaOH;猜想二:含有NaOH、Na2CO3;猜想三:含有NaOH、Ca(OH)2。同学们取少量B试管中的清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不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错误

在试管乙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猜想二正确

(3)A、B、C、D四个实验中能体现碱化学通性的是      (填字母)。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A、B、C、D四个实验并没有探究出碱所有的化学通性。从这四个实验中选择一个,继续加入相关试剂,能得出碱的其他化学通性。实验的方案是      (写出操作和现象)。
2、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小丽对其成分做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___

NaOH溶液部分变质

(1)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2)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填序号).
(3)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替代。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填序号)。 (1)
A . 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 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3)说明能否利用此实验装置验证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 第一章 第4节 常见的碱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