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都不给分)(共15小题)
1、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成分体积含量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2、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现象。这种物质是( )
A . 木炭
B . 铁丝
C . 红磷
D . 硫
3、科学家们成功合成了116号元素——鉝。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2,则这种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16
B . 292
C . 176
D . 408
4、如图为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食用盐——竹盐,其中富含钙、镁、锌、硒、铁等。这里的钙、镁、锌、硒、铁是指(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元素
D . 单质
5、抗击新型冠状病毒,84消毒液大显身手。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Cl) 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1
C . +1
D . +2
6、在科学中,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化学用语中的数字“2”能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A . O2
B . 2Na
C . 2CO
D . O2-
7、小明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来验证“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甲实验中,将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
B . 乙实验中,将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
C . 丙实验中,将条形磁铁沿水平方向从挂有铁块的弹簧测力计下方向右移动
D . 丁实验中,将放在一堆大头针上的条形磁铁提起
8、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苹果变色
B . 铁生锈
C . 火柴燃烧
D . 塑料老化




9、下列为由“
”和“
”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四种物质的模型,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
B .
C .
D .




10、氯化钠溶于水中得到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 )
A . 水分子、氯化钠分子
B . 水分子、氯化钠离子
C . 水分子、钠离子、氯离子
D . 水离子、钠离子、氯离子
1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原子序数:Z<Y
B . 核外电子数:X=Y
C . 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 . X和Y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12、如图是一种公交车自动爆玻器,它相当于一个电控安全锤。危急时刻,司机只需按下开关,内部电磁线圈通电产生一个冲击力,带动一个钨钢头击打车窗玻璃边角部位,实现击碎玻璃的目的。下列四个实验能反映自动爆破器工作原理是( )
A .
B .
C .
D .




13、如图,当通电后敲击塑料板,观察到铁粉分布情况是(图中“
”为导线穿过塑料板的位置)( )

A .
B .
C .
D .




14、如图所示,小明合上开关S,发现灯不亮,然后他用测电笔测试A、B、C、D各点,发现A、C、D三点氖管会发光。则发生的故障是( )
A . BC之间断路
B . 灯L断路
C . 进户零线断路
D . 开关S短路
1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连接的电铃电路,开关闭合后,电铃只响一声就不再响了。原因是( )
A . 电磁铁始终没有磁性
B . 衔铁没有向下运动
C . 电池正、负极接反了
D . 衔铁一直被吸住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8小题,16-18小题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31分)(共8小题)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表示:
(1)五氧化二磷 ;
(2)钙离子 ;
(3)氢氧化钠 ;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5)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
2、现代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
(1)在我国,正常情况下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伏。
(2)生活中需处处注意用电安全。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做法错误的是 。 (2)
A . 不用湿的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B . 导线绝缘部分有破损及时更换
C . 熔断器中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
D . 洗衣机等用电器使用三孔插座
3、下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
质子数 |
中子数 |
电子数 |
A |
14 |
14 |
14 |
B |
26 |
30 |
24 |
C |
14 |
14 |
18 |
D |
14 |
18 |
14 |
(1)B微粒所带的电性为 。(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与A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
4、如图为小明在研究电磁之间关系时,连接的一个电路。
(1)闭合开关,滑片P向C端移动,弹簧将 (填“伸长”或“缩短”)。
(2)将虚线框内仪器换成电流表,然后将条形磁体快速插入线圈中,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
(2)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3)
A .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 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6、阴雨天,空气潮湿,能见度低,路面湿滑,为保证师生通行安全,小明设计了如图甲警示灯的模拟电路。
(1)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湿敏电阻,当湿度变大,电流高达一定程度时警示灯才发光,因此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R1”或“R2”)湿敏电阻。
(2)为了提高警示效果,要求警示灯能亮暗闪烁,湿敏电阻应连接在图甲的 (填“A”或“B”)位置。
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填编号)
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
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④熄灭酒精灯
⑤导管移出水面
(2)若用乙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8、1815年,英国科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下图)。它用一种网眼很小导热性非常强的金属铜丝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CH4)气体。它的诞生,大大降低矿井中甲烷爆炸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矿工工作的安全系数。
(1)下列关于甲烷化学式“CH4”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可多选) (1)
A . 表示甲烷这种物质
B . 表示一个甲烷分子
C . 表示甲烷相对分子质量16克
D . 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E . 表示甲烷气体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推测,用戴维灯照明,矿井中甲烷气体不会燃烧爆炸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有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共3小题)
1、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利用电源、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细铁钉、指针(带刻度)、电磁铁(用漆包线制作的一个六抽头电磁铁,每2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图甲实验中小明是根据 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 。
(3)小明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当线圈匝数从10匝换成10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小明在实验课结束后,将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体。小明猜测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为验证该猜想,他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乙组实验的分液漏斗中应加入 。
(2)本实验可通过观察H2O2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H2O2分解的快慢。请写出另一种判定H2O2分解快慢的方法: 。
(3)小红认为由此得出“FeCl3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她将甲装置中反应后的全部溶液平均分成A、B两份,利用A溶液测出铁元素的总质量为m2克,利用B溶液测出氯元素的总质量为m3克。只有满足m1= (用m2和m3表示)时,才能得出此结论。
3、为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白磷A和白磷B形成对照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
(3)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热水的作用: 。
四、解答题(本题共有3小题,第27题5分,第28题7分,第29题9分,共21分)(共3小题)
1、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小明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甲实验装置。用加热的电烙铁点燃红磷后,立刻拔掉插头,无线气压计实时记录瓶内的气压变化。实验过程中气压变化如图乙。
资料:一个密闭容器内气压受温度和气体量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质量越大,气体气压越大。
结合以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对图乙中AB段与CD段气压上升原因做出简要说明。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毒液被广泛用于公共设施的消毒,现有一种消毒液,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分析,这瓶消毒液属于 。(选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求这瓶消毒液中碳元素的质量。
3、如图甲所示是一家庭燃气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控制电路中的R1是由气敏电阻制成的传感器,R1的阻值与燃气的浓度的关系如图乙。出厂预设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报警,出厂测试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1为3伏且保持恒定,闭合开关S1、S2 , 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安,电磁铁A恰好能将衔铁B吸下,工作电路中相应的灯亮起而报警。(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
(1)当报警器报警时, 灯亮。(选填“L1
”或“L2”)
(2)该报警器要达到出厂预设值,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有多大?
(3)某场地安装该报警器后,想在燃气浓度达到3%时就报警,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如何移动,请简述其中的科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