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中考冲刺专题之生物简答题(培优)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解答题(共20小题)
西藏独特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色农牧业。阅读图表,
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给甲地农林区带来丰沛降水的主要海域及季风。
(2)依据图、表中分析在乙地建设特色牧业基地的自然条件。
(3)甲、乙两地为确保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注意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食物 | 糖类(克) | 脂肪(克) | 蛋白质(克) | 维生素A(毫克) | 维生素C(毫克) | 维生素D(毫克) |
A | 0.4 | 90 | 6 | 4 | 7 | 40 |
B | 48.2 | 7 | 38 | 40 | 12 | 0 |
C | 8.8 | 9.5 | 65 | 7 | 10 | 14 |
D | 73.8 | 0.6 | 7.7 | 0 | 0 | 0 |
E | 18 | 2 | 6 | 3 | 220 | 0 |
①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可作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
②若鳙鱼增重1kg,从理论上讲最多需消耗绿藻 kg。
(Ⅰ):甲装置中的NaHCO3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保持稳定的浓度(碳酸氢钠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甲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处。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
(Ⅱ):乙装置的小烧杯内盛有一定足够浓度的NaOH溶液。将乙装置置于20℃、黑暗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处。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
初捕 |
32 |
32 |
重捕 |
32 |
4 |
①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 。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填“高”或“低”)。
①图②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
甲 乙
比较图1和图2,发现汞离子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与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变化趋势相似。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淀粉酶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具有相关性的原因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
时间(年) |
1953 |
1964 |
1982 |
1990 |
2000 |
2010 |
总人数(亿) |
6.19 |
7.23 |
10.32 |
11.60 |
12.95 |
13.39 |
请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