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8分)(共16小题)

1、在科学发展史上,无数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了很多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其中奠定了生物分类学基础的科学家是(    )
A . 袁隆平 B . 林耐 C . 魏格纳 D . 张恒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 B . C . D .
3、对于生活中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初中生正常步行时的步幅约为50分米 B . 冬天洗澡水温60℃,人体感觉舒适 C . 一个便于携带的保温杯容积为550升 D . 初中生一只鞋印面积大约200cm2
4、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书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B . 放久的橙子发霉烂掉了 C . 用电热水壶把水烧开 D . 烈日下的自行车胎爆炸
5、小科同学暑假去西藏旅游,随身携带的“蛋黄派”密封包装袋膨胀得像石头一样硬,在此过程中,“蛋黄派”一定不变的是(    )
A . 质量 B . 密度 C . 温度 D . 体积
6、“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这句古诗中,你能体会到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
A . 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B . 生物能遗传和变异 C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 生物能摄食和排泄
7、下图中所示的地形变化 ,哪一种主要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造成的(    )
A . 褶皱山 B . 珊瑚礁 C . 钟乳石 D . 蘑菇石
8、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处于固、液、气三种物态中某一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与图丁中自然现象的形成相对应的分子排列变化是(    )

图片_x0020_31

A . 甲→乙 B . 乙→丙 C . 丙→甲 D . 乙→甲
9、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汤。如图所示是苋菜汤变红程度与热水温度的关联。则控制色素进出的细胞结构和由图得到的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    )

A . 细胞膜70℃ B . 细胞膜80℃ C . 细胞壁70℃ D . 细胞壁80℃
10、杜鹃是一种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鸟与杜鹃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 杜鹃鸟比杜鹃花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 . 杜鹃鸟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分生组织、神经组织 D . 杜鹃花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11、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无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

B

脊椎动物

两栖类

鸟类

哺乳类

C

人体结构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运动系统

D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A . A B . B C . C D . D
12、“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B端,热管中较冷的一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流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

A . 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 B . 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C . 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 D . 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13、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压缩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

注射器内出现液体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

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破裂

可能滴加了清水

C

针筒中封闭一部分气体,用力推活塞

活塞无法推到底

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将等体积的芝麻和黄豆混合均匀

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A . A B . B C . C D . D
14、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 .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 C . 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们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 .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是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方法
15、小欣在期末考试之前整理了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结果错误的情况,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用皮尺环绕圆柱体一周测量其周长,若将皮尺拉得太紧,长度偏大 B . 从装有80mL液体的量筒中倒出10mL,倒好时俯视读数,体积偏大 C . 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口腔温度,将体温计拿离口腔读数,温度偏低 D . 用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时,发现使用了已经磨损的砝码,质量偏小
16、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 . 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C . 当体积为60厘米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 . 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二、填空题(第17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5分)(共7小题)

1、今年4月18日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4.02度,东经121.65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湖州、上海等多地市民表示震感强烈。

(1)花莲县位于湖州的      方向,地处      地震带;
(2)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家中(高层)吃晚饭,你应该      。 (2)
A . 立刻躲进卫生间 B . 去楼道往顶楼逃生 C . 马上坐电梯下楼逃生
2、猪肉那么贵,来份“人造肉”怎么样?人造肉的一个分支技术是先从动物身上提取肌肉组织,分离出肌肉细胞,然后通过血清为肌肉细胞的生长和复制提供养分,逐步在实验室中培养出肌肉组织,其制作过程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包含了细胞的      过程(填序号)。①生长②分裂③分化

3、研究人员在野外高山上发现一块有海洋动物化石的岩石,该岩石的类型是      ,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这是      的有力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动物现还生存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身体柔软,有贝壳,则该海洋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_x0000_i1048

4、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美术课上画的四种动物的脚印,它们分别是鸬鹚、天鹅、啄木鸟和大象。小科根据它们的特征编制了一张检索表:

(1)根据检索表中的信息,请补充3b的内容:      
(2)表中Q是      (填动物名称)。
(3)请判断(A)和(B)中,      是啄木鸟的脚印,你的判断依据是      
5、               
(1)按照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下列事件或说法的先后顺序是:      (填字母)。
A、麦哲伦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B、天圆地方。
C、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      。 (2)
A . 地球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而发生改变 B . 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发现和修正的过程 C . 合适的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或改进是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 D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阶段的,完全靠人们的突发奇想
6、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7、为了探究“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小乐用水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并根据水温的变化绘制了图乙中的曲线a。

(1)从曲线a可知,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特点是      
(2)小欢也用水完成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b,则      (填“小乐”或“小欢”)的实验所用水的质量较大。
(3)小欣用与小乐等量的另一种液体也做了上述实验并得到图乙中的曲线c,则该液体的比热比水      

三、实验探究题(第24题5分;其余每空2分,共33分)(共5小题)

1、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在坡面覆盖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多的水,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      
(2)将橡皮泥做出图乙模型,利用塑料杯、针筒、勺子、搅拌棍、小苏打粉以及柠檬酸等材料可以模拟      
(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      运动,其原理可以支持      (填字母)。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

2、  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她在有效提取青蒿素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特效抗虐新药。

(1)青蒿是菊科蒿属植物(图一),一年生草本,6-9月开花结果。图二是使用检索表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示意图,青蒿应被分在      (填“甲”、“乙”或“丙”)。
(2)青蒿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用于煲汤、制青蒿梅冬茶,其汁液可用于治疗疟疾等病症!早在东晋时期,名医葛洪将青蒿加热煮沸治疗疟疾,但药性很不稳定,有效物质容易分解,这属于青蒿素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3)青蒿素不仅仅是一种抗疟疾的特效药,还对癌症有治疗作用。为探究青蒿素抗癌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展开实验,数据记录如图三,其中将④组与      组进行对照,可以证明青蒿素对铁浓度较高的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
3、科学实验课上完成了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挑战下空气密度的测量,经小组合作,实验如下:

【设计实验方案】

⑴用气筒将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皮球的质量为81.8g。

⑵将如图甲所示的量杯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内的空气引入量杯内。

⑶如图乙所示,当量杯内空气达到量杯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暂停放气。再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共收集了10次。

⑷如图丙所示,用天平称出放气后皮球的质量。

【获取事实与证据】请你根据实验步骤,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      ,用于记录对应数据。(表格中填写必要记录内容,不用抄录数据;不一定要填满。)

【得出结论】通过分析数据,计算得到所测空气的密度是      

【评价与交流】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 而测得的结果与此有一定的差距,请你帮助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4、大蒜是很好的营养品,它的营养价值高于人参。通常人们还认为大蒜可以杀菌,针对这种说法,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大肠杆菌(一种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细菌),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1)取大小相等的6张滤纸片,其中4片浸泡于大蒜汁中,另外2片浸泡于无菌水中。他们选用“无菌水”浸泡的目的是      
(2)然后在涂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依次放置4片浸有大蒜汁的滤纸片和2片浸有无菌水的滤纸片,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环境中培养。你认为温度选择37℃的原因是      
(3)培养24小时后,培养结果如图所示,实验小组据此得出结论:      
(4)根据这个结论,你可以提出什么饮食方面的建议?      
5、盐水制冰是使用较早的制冰方法,制作出的盐水冰坚实、不易熔化、便于贮藏和搬运,吴兴区STEAM活动小组成员猜想:水中加入盐后会使凝固点降低。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们对此展开研究,实验设计如下: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和一定浓度的盐水放入相同的A、B玻璃杯中再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用电子温度计测出温度,并将温度数据记录表中。

(1)请在表中画出该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明得出当盐水浓度越大,其凝固点越低的结论。你觉得在本实验中能得出该结论吗?请说明理由      
(3)水结冰的过程其实是水分子在温度降低之后运动的幅度变小,水分子间易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的缘故。当食盐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均匀的分散到水分子中去。水中加盐使其凝固点下降,从微观角度你觉得以下猜想不合理的是     。 (3)
A . 食盐溶于水中使水分子变小,不易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 B . 食盐溶于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破坏水分子间的空间结构 C . 食盐溶于水中使水分子逐渐停止运动,导致水无法结冰
(4)根据该STEAM活动小组的实验结果,请试着解释: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以便融雪的原因是      

四、解答题(29-31题每空1分;32题8分;33题6分;34题6分;35题10分,共44分)(共7小题)

1、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

(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      (选填“A”或“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      ,该现象说明      
2、“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个山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      千米。
(3)小科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甲地比较容易,因为      
(4)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      (选填数字)。
3、下面图甲是制作和观察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实验过程,图乙是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不同视野。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切洋葱鳞片叶时,有刺激性的液体渗出,这些液体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填序号及名称)。


(2)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A→E→D→B→F→C(用字母表示)。其中实验步骤C滴加的X液体是      
(3)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请指出错误的选项并写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      

(4)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情况应该是图中的      。观察时,要想看清楚细胞膜等结构,需要将显微镜的视野调      (选填“亮“或“暗”)一些。

4、  2019年7月19日21时06分,在轨运行1036天后,“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范围为西经160°~90°、南纬30°~45°。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1)残骸落地的范围属于      (选填“东”或“西”)半球和      (选填“高”、“中”或“低”)纬度。
(2)“天宫二号”支持开展了水稻和拟南芥“从种子到种子”的全周期培养实验。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      、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在这种分类体系下,拟南芥与其他三种植物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依次是      (填序号)。

(3)“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用“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塔下面有一个巨大的水池,发射火箭时,我们见到火箭周围腾起大量“白气”,请解释这些“白气”是怎么形成的?      
5、小科发现家里的干湿球湿度计(如图1所示)是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他利用学过的知识作出下列判断:

(1)小科认为,空气湿度越大,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示数相差越      (填“大”或“小”),这是因为      。事实证明,空气湿度也会影响液体的蒸发。
(2)小科想,如果把水换用酒精,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于是他和乐乐合作进行了图2实验,发现酒精确实比水消失得快。于是小科得出酒精比水容易蒸发的结论。乐乐提出异议,她认为这个实验没有控制变量,不能得出该结论。你同意谁的观点?理由是      
6、近年来,我国在持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为了比较水和干泥土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甲和乙内分别装入室温温度下的水和干泥土,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还要控制塑料瓶中水和干泥土的      相等。
(2)本实验通过观察到      ,表明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大。
(3)海绵城市建设增大了水域和绿地面积,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升温较快的问题,请解释:为什么增大水域面积可以缓解城市升温?      
7、小可喜欢吃烤番薯,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她对新鲜番薯的密度很感兴趣。心动不如行动,她带领组里的同学一起开展了探究活动。她们经过讨论后,分成两个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研究,获得数据见表一、表二:

表一

次数 品种 成熟度 质量/g 体积/cm3 密度/(kg/m3)
1 红薯 成熟 22.0 20  
2 白薯 成熟. 21.8 20  
3 紫薯 成熟 21.4 20  
表二
次数 品种 成熟度 质量/g 体积/cm3 密度/(kg/m3)
4 红薯 成熟 100 91  
5 白薯 成熟. 100 92  
6 紫薯 成熟 100 93  
(1)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她们的活动基于的假设是:番薯的密度可能与      有关。
(2)根据表二的数据,她们不用计算就发现了红薯的密度是最大的,请你说出她们判断的依据?      
(3)请根据表一中数据计算:

①红薯的密度为多少?

②若要装下1吨的紫薯,至少需要多大的容器?(结果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一位小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