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共40分)(共20小题)

1、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节约用水,国家制定了“节水徽记”,下列哪个图案是“节水徽记”(    )
A . B . C . D .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 称食盐 B . 加粉末状固体 C . 滴液体 D . 闻气体
3、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放出热量 B . 陆地淡水几乎占地球总水量的 C .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 D . 为保证健康,每个成年人每天所需摄水量约2.5L
4、下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金龙鱼调和油 B . 丘比沙拉酱 C . 蒸馏水 D . 老陈醋
5、下列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是(    )
A . 海洋表面水蒸发 B . 陆地上降雨 C . 冰川熔化成水流入江河 D . 森林中植物的蒸腾作用
6、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20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

①烧杯  ②试管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石棉网   ⑥铁架台

A . ①④⑥ B . ①④⑤⑥ C . ②③④ D . ②③④⑥
7、“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 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 . 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C .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甬江 D . 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大力防治水体污染
8、每一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很多学校会举行逃生演练。下列关于危险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若发生地震,在六楼的同学应乘电梯尽快逃生 B . 泥石流发生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C . 雷雨天气在野外可以躲在大树下避雨 D . 若逃生时出现拥挤而发生踩踏时,应尽量在地面上匍匐前行
9、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 . 无色透明 B . 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一样 C . 蔗糖溶液的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 D . 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分离
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B .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C .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D . 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1、在 0℃的环境中,把一块 0℃的冰投入到一杯 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 冰全部熔化 B . 只有冰有一部分熔化 C . 只有水有一部分凝固 D .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12、如图所示,向盛有某种液体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烧杯中盛放的液体是什么呢?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澄清石灰水;乙同学认为:可能是蒸馏水;丙同学认为可能是紫色的石蕊试液。你认为三位同学提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 B . 甲和丙 C . 乙和丙 D . 甲、乙和丙
13、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 . 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C . 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 . 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
14、在平时做实验的过程中,若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我们可以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这样就可使酒精灯的火焰变得更旺。其中涉及的原理是(    )
A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5、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④⑤⑥ B . ⑤⑥ C . ③⑥⑦ D . 全部
16、若用二氧化碳气体吹肥皂泡,并用燃着的木条击破肥皂泡,现象分别是(    )
A . 肥皂泡上升,木条火焰不熄灭 B . 肥皂泡时升时降,木条继续燃烧 C . 肥皂泡下沉,木条燃烧更旺 D . 肥皂泡下沉,木条火焰熄灭
17、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 . 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 . 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8、将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持续不断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通入的二氧化碳体积与产生沉淀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中的(    )
A . B . C . D .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 C . 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 采用冷却结晶法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可得到晶体乙
20、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的针筒注射器,将白磷放入试管后,橡皮塞塞紧试管,H并夹紧弹簧夹(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活塞从原来的 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动到约( )

A . 1mL刻度 B . 5mL刻度 C . 9mL刻度 D . 8mL刻度

二、填空题(本题共9题,共22分)(共9小题)

1、在晚会上,演员们在阵阵“烟雾”中翩翩起舞,这“烟雾”是由于向舞台喷洒的大量干冰粉末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空气气温降低,致使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2、空气中含有      ,通电后含有这些气体的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气体占空气体积分数的      。小包装糕点类食品中常充入氮气延长食品保质期,主要原因是      
3、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他在家里尝试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一个实验的具体做法及现象如图所示。

以上实验可推断: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明矾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下列变化中: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磷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硫在氧气中燃烧E.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全部填序号)
(1)有黑色物质产生的是      
(2)有蓝紫色火焰产生的是      
5、我国中医上常用“拔火罐”治疗毒疮等。“拔火罐”是将一小团酒精棉球点燃放入一个广口瓶中,过一会儿将瓶口扣在患处,广口瓶则牢牢吸在皮肤的表面上,很不容易拔下来,这是因为      
6、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1)酥松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软:      
(2)蜡烛燃烧:      
7、近几年,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增多。“雾”是水蒸气,本身无污染;“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面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压减化石燃料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运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8、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a物质。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t2℃时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A . 溶质质量分数b>c    B . 溶剂质量a>b    C . 溶液质量b=c    D . 溶液质量c>a
9、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释放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自然界中 CO2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有效的措施有      ;二是增加大气中CO2消耗,有效的措施有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题,共38分)(共5小题)

1、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乙中第20min时,物质处于      态。
2、如图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某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1)【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图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2)【实验改进】甲同学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的,于是改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按图2装置实验,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实验中燃烧匙内盛放红磷的量必须      

(3)按图3装置实验,点燃红磷的方式不同于图1,而是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与图2装置相比,图3装置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4)木炭不可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4、如图所示,图甲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乙是老师针对图甲实验的创新装置。图乙的创新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约 4min,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图示和上述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氧氧化钠      g。
(2)图乙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3)你认为图乙的创新实验相对图甲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填字母)。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    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    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3)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量取⑤装瓶贴标签。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g。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填字母)。 (3)
A .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 调节平衡螺母
(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3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