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3.4 简单机械(滑轮)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11小题)
1、如图所示,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沿着不同方向的拉力F1、F2和F3拉起钩码。则( )
A . F1较大
B . F2较大
C . F3较大
D . 三个力一样大
2、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 )
A . 定滑轮,可省力
B . 动滑轮,可省力
C . 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 . 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3、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起200牛的水桶,不计滑轮重及摩擦,人拉绳子的动力为( )
A . 600牛
B . 400牛
C . 200牛
D . 100牛
4、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
A .
B .
C .
D .




5、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用F1、F2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的大小关系是F1 F2。
6、质量为0.5千克的塑料桶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0 千克,小明将其从地面匀速搬到高度为1米的桌面上,在竖直向上搬水的过程中所做的总功是 焦,有用功是 焦,机械效率是 。(g取10 牛/千克)
7、如图所示,小青用四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相同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其中小青用力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8、如图所示,滑轮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竖直向上F2的作用,物体的重力为G。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将物体匀速向上提起时( )
A . F1<F2
B . F2=1/2G
C . F1的力臂为OA
D . 在F2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2倍
9、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 . 做功越少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
C . 做功越慢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
D . 总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10、某种活动黑板的示意图如图,两块形状相同的黑板的重力均为C,其上端分别用两根绕过两只定滑轮的纸绳相连。当其中一块黑板沿竖直方向匀速运动时,另一块黑板同时做等速反向运动,不计一切摩擦力,每根绳的拉力为( )
A . 2G
B . G
C . G/2
D . 0
11、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源后,司机按图中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端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滑轮自重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比甲省力
B . 甲比乙省力
C . 甲比乙省功
D . 乙比甲省功
二、中档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分别将重1牛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滑轮重0.2牛,不计摩擦和绳重,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甲和F乙 , 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和η乙 , 则( )
A . F甲>F乙
B . F甲=F乙
C . η甲>η乙
D . η甲<η乙
2、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匀速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3、如图是胖子和瘦子用滑轮组锻炼身体的简易装置(忽略轮重及滑轮和绳之间的摩擦)。
⑴瘦子固定不动,胖子用力F1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
⑵胖子固定不动,瘦子用力F2拉绳使货物G匀速上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滑轮A、B、C都是定滑轮
B . F1=G
C . 滑轮 A、 C的作用相同
D . F1<F2
4、如图所示,三个滑轮拉同一物体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 , 那么有( )
A . F1>F2>F3
B . F1<F2<F3
C . F2>F1>F3
D . F2<F1<F3
三、拓展题(共1小题)
1、小乐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她先测出小车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小车,调节斜面倾角的大小多次实验,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斜面倾角 | 小车重G/牛 | 斜面高h/米 | 斜面长S/米 | 拉力F/牛 | 有用功W有/焦 | 总功W总/焦 | 机械效率 |
12° | 5 | 0.2 | 1 | 2.1 | 1.0 | 2.1 | 48% |
30° | 5 | 0.5 | 1 | 3.6 | 2.5 | 3.6 | 69% |
45° | 5 | 0.7 | 1 | 4.3 | 3.5 | 4.3 | A |
(1)表格中A处的数据应是
(2)实验过程中应沿着斜面 拉动小车。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