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B . 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 .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 .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3、某同学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Cl,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NaCl晶体没有溶解.然后该同学又用酒精灯加热至60℃,固体全部溶解.那么在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 . NaCl的溶解度 B . 溶质的质量 C . 溶剂的质量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
4、向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p%与加入硝酸钾晶体的质量m′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看到实验桌上有如下仪器: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铁架台,他还需要(   )
A . 蒸发皿 B . 铁圈 C . 天平 D . 酒精灯
6、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 . 和风细雨 B . 终年高温 C . 秋高气爽 D . 四季如春
7、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 .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C . 40℃时,70g 水最多可溶解乙 30g D .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B . 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 C . 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D . 水在电解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9、要使4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升高温度至60℃②降低温度③加入4克硝酸钾④加入4克水⑤蒸发掉4克水,再恢复到40℃

A . ②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⑤
10、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入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 B . C . D .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 .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C . 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D . 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12、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使用真空采血管,如图所示。使用时,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试管,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血液能够流进真空管的原因是(   )

A . 由血压压入真空管 B . 靠自身重力流入真空管 C . 被真空管吸入真空管 D . 空气把血液压入真空管
13、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哪一个方向飘动(   )

A . 向A方向飘动 B . 向B方向飘动 C . 向C方向飘动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4、如图甲,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 先下沉然后上浮 B . 浮力变小,一直下沉 C . 先上浮然后下沉 D . 浮力变大,一直上浮
15、长江上,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在卸完一半货物后,该艘轮船(   )
A . 会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变小 B . 会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变大 C . 会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变大 D . 会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16、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 . 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水汽输送 B . 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 C .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的地表径流 D .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循环
17、一个铅球和两个铁球,它们体积相同,使其分别浸入水和煤油中,如图所示,若三者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1、F2、F3 , 则以下正确的是(   )

A . F1=F2=F3 B . F1=F2>F3 C . F1>F2=F3 D . F1>F2>F3
18、A、B 是两个不溶于水的物块,用一根细线连接在一起,先后以两种不同方式放入同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处于如图甲、乙所示的静止状态。试判断两种情况下,烧杯中水面的高度h、h的大小关系为(   )

A . h<h B . h>h C . h=h D . 无法判断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B . 泥浆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 . 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 D . 高温下的铁水中,铁是溶质
20、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


A . 大块沉入杯底,小块漂在水面上 B . 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 . 大块、小块都漂在水面上 D . 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得某物体重8.9N,现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7.9N,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        N,该物体的体积是         m3

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气。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3、下图是小应同学自制的气压计,瓶内装的是染有红色的水。

(1)制作时,瓶内的水      (选填“要”、“不要”)装满。
(2)使用该气压计时,发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说明此时大气压变      (选填“大”、“小”)。
(3)他将气压计从1楼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记录如下表: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液面的高度差(cm)

5

5.3

5.7

6

6.3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高而      

4、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溶液的是      

①牛奶  ②黄河水  ③高锰酸钾溶于水  ④矿泉水  ⑤碘酒  ⑥色拉油混合水

⑦面粉混合水 ⑧冰水混合物

5、下表列出了硝酸钾与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硝酸钾的溶解度/g

13.3

20.9

31.6

63.9

110

169

246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6

37.3

38.4

39.8

(1)现有含 123g 硝酸钾与 18.1g 氯化钠的混合物,高同学设计一实验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操作过程中不考虑额外水的损失)。

A.加热溶液至 100℃并恒温蒸发浓缩。

B.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加热溶解。

C.将溶液降至 20℃,过滤得到析出的晶体,将所得晶体洗涤并干燥。

①该除杂的正确操作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

②步骤 A 中为确保无晶体析出,溶液中至少要保留      g 水,在此前提下,最后最多可得硝酸钾晶体      g。

③降温后所得晶体      (填是/否)为硝酸钾纯净物,若是则需要 g(上空填“否”就不用回答此空)水将其配成浓度为 27%的硝酸钾溶液;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④洗涤时应用少量的      (填热水或冷水),其目的是      

(2)取 23.4g 氯化钠和 40.4g 硝酸钾,加 70g 水,加热溶解。在 100℃时蒸发掉 50g 水,维持该温度过滤,得到的晶体质量为      g。
6、读“水循环”示意图,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②        ⑦      
(2)图中③环节主要靠      途径来完成。
(3)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地球引力。
(4)水资源的保护: ①       ;②防止水污染;
(5)        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如图是对20 ℃时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填字母)的。 (2)
A .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 无法判断
2、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 , 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      
(3)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筒内漏进了少量空气,则测得的大气压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厘米2和2厘米2 , 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牛,实验时应选用      (填“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      
3、去年,我县进行了学生科学实验操作竞赛,其中一竞赛题为:“粗盐配制 70g20%的氯化钠(NaCl)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      (填字母)。


(2)经操作 B 后,观察到大烧杯中的液体仍然浑浊,则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3)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NaCl)晶体配制溶液。


①称量时A 出现了左盘上翘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   B.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C.右盘中适当减少砝码   D.左盘中适当增加食盐

②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 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③C 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④D 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划掉不妥的地方,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4、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金属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金属块的重力为      N;
(2)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3

2.0

1 .7

1.7

1.9

在实验步骤B中金属块所受浮力F      N;
(3)分析实验步骤A、D、E,可以说明:物体浸没后浮力大小跟      无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下表为20℃盐酸的密度和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时,小明量取50毫升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以配制稀盐酸。试回答:

密度(克/厘米3

1.025

1.05

1.075

1.1

1.125

1.15

1.18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5

30

36

(1)根据上表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中含有溶质为      克。
(3)小明用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可配制l0%的稀盐酸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2、取一根吸管,在离吸管末端三分之一处,剪一水平切口P,从切口处折弯吸管,把吸管放进水里,让切口离水面约2﹣3cm,用力吹气,如图所示,发现切口处有水沿水平方向喷出。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3、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

(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的密度。(保留一位小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9-2020学年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