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第三次月质量检测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如图所示的剪刀剪纸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 )
A | 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B | 走近花圃,能闻到花香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C | 洗涤剂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 油污能溶于水 |
D | 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 | 是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区分化肥NH4Cl和CO(NH2)2 | 分别与熟石灰研磨 |
B | 除去CO2是的HCl气体 | 通入饱和NaHCO3溶液 |
C | 除去NaCl溶液是的CaCl2 | 滴加适量K2CO3溶液后过滤 |
D |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 |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A~K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A为红色固体,B、C的元素组成相同,I是某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K两种物质常用于配置农药波尔多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
(2)物质K的俗名是 (写一种即可).
(3)反应⑥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1所用到是玻璃仪器有 .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一定含有 .
(3)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铁锅是厨房中常用的炊具,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①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 性.
②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应具有 性(填“热塑”或“热固”).
③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 .
④请你说出一个厨房中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 .
我国建设高铁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试回答:
①面粉; ②硝酸钾化肥; ③浓硫酸; ④酒精; ⑤红磷.
电冰箱是间断式工作的(即工作一段时间停止一段时间,再工作再停止,如此循环),某电冰箱铭牌有关参数如图甲所示.在家庭电路中只有电冰箱在标定耗电量下工作时,一天实际工作 h;若电冰箱每次从启动到停止工作的时间都为12min,则该电冰箱每天启动 次,如果将它单独接在图乙电能表上,则每工作一次电能表转盘转 转.
如图甲所示的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胶棉拖把,只需要用手在A处向上拉动即可把海绵里的水挤干,非常方便、卫生。这里拉杆ABC是 (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如图乙所示,海绵被折叠、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将混合液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溶液,沉淀全部溶解后溶液呈现蓝色。根据以上实验推测,你认为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该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有 种。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查阅资料】厕所污垢主要包括尿碱(由钙、镁离子形成的难溶性碳酸盐或碱等)、水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和油污.
猜想2:含有 ;
猜想3:含有;
猜想4:含有Cl﹣ .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样,向样品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有大量气泡 |
猜想1正确 |
② |
取样,向样品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
猜想2正确 |
③ |
取样,向样品中加入过量铁粉 |
|
|
④ |
取样,向样品中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静置 |
有白色沉淀 |
猜想3正确 |
⑤ |
取④中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猜想4正确 |
(1)欲测定该洁厕灵的酸碱性,最适宜选用的是 (填序号);
a.pH试纸 b.酚酞试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pH计
(2)写出该洁厕灵去除水锈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提出1条使用该洁厕灵的注意事项: .
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反应条件已省略,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学习完“酸、喊、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摆放在实验桌上,让同学们区分.下面是“雄鹰小组”同学们的探究过程:
李壮:区分两种物质的原理是: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一种试剂与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两种 (组长)不同的现象.大家椐此来说一说,区分这两种溶液应选用哪种试剂,并说明理由;
王志:我认为可以选择稀盐酸,理由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
马凌:我选择的是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
张云:马凌,你说的我没有听懂,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
在大家的帮助下,张云不但弄明白了,还选出了其他两种溶液,如 溶液和 溶液,最后得到大家的赞许.
大家按照王志的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现察到的现象,判断出甲试管中原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乙试管中原溶液为石灰水.
(2)大家对乙试管中现有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马凌经过认真思考后,又选择碳酸钠溶液作为检验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马凌从乙试管中取少溶液加入到另一支新试管中,再向此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他得出结论:“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钙”.但组长李壮对这个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大家讨论完李壮的质疑后,制定出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来验证他的质疑,并査阅资料得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大家都鼓励张云来做实验.张云测出乙试管中剩余溶液的pH 7 (填“>”、“<”或“=”),证实了马凌的结论是错误的.
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探究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充分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图甲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小明正确连接好电路后,某次实验中,电压表读数为l.8V,电流表示数为0.24A.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 (选填“A”或“B”)端滑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查阅资料】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产Cu(OH)2 , 也会生成Cu4(OH)4SO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
③Cu4(OH)4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 .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 .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4SO4 .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
②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 .
四、解答题(共6小题)
五一假期,小华同学的全家去旅游,在高速路上看到如图所示标志牌,小华发现小轿车、大型客车、载货汽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同.爱思考的小华想: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请你从“能量”角度,用相关知识解释此现象.
电热水壶的加热电阻R两端电压为220V,加热功率1100W.
图1的电热水壶有两个开关S1、S2 , 水达到100℃时沸腾,沸腾了一会后,壶内积聚大量水蒸气使S1自动断开,停止加热;若某种原因使S1不能断开,水会烧干,直至壶的温度升高到125℃时S2自动断开,才停止加热
为实现上述功能,应采用图2中哪幅电路图?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现有两个电阻元件,其中一个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它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一个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现对其中一个电阻元件R0进行测试,测得其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值,测试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理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第七次 | 第八次 |
U/V | 0.40 | 0.60 | 0.80 | 1.00 | 1.20 | 1.40 | 1.60 | 1.80 |
I/A | 0.20 | 0.45 | 0.80 | 1.25 | 1.80 | 2.45 | 3.20 | 4.05 |
小杨、小陈同学在步骤I中提出X能否改用锌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请你也参与他们的讨论,表明论点,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