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综合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共15小题)

1、下列选项属于模型的是(  )

A . H2O B . 表示方向的指向标 C . 电流Ⅰ D . 沙盘中的校园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 二氧化锰 B . 氧化镁 C . 氧化铜 D . 液氧
3、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 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 . 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的多 D . 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4、

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下图所示:下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 B . C . D .
5、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 元素符号不同 B . 原子质量不同 C . 质子数不同 D . 电子数不同
6、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则1735Cl和1737Cl(  )

A . 属于同种元素 B . 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C .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 D . 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
7、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 .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会形成阳离子
8、下列实验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 . 水通过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B . 冷却热的饱和硫酸铜溶液时有晶体析出 C . 烧碱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D . 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9、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 . 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 B .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0、有①氮气,②碘,③金刚石,④水,⑤水银,⑥高锰酸钾,⑦氧气,⑧磷8种物质。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 ②③⑧ B . ③⑤⑧ C . ②⑤⑦ D . ①④⑥
11、

如图所示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 .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12、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2-3-2所示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A . 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 .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 .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 . 原子呈电中性
1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48 B . 26 C . 4 D . 22
14、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5、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不显电性 B . 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 . 相当于一个氦原子的质量 D . 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共7小题)

1、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氯化钠是由       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的化学性质是由       保持;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        。

3、铁是由        构成;水由        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氧分子由        构成;氩气由        构成。

4、如图所示是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1)改变水的      ,可以使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相互转变;

(2)在这三种状态的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构成水这种物质的分子      (填“会”或“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
(1)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2)带正电的粒子有        ;
(3)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6、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1)铅笔芯中的石墨是由      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      构成的。
(3)平时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固体是由      构成的。

7、下表微粒中,(以下均填字母编号)是阳离子的是      ;互为同位素的是                  是同种元素。

组别

质子

中子

电子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26

30

26

D

14

16

14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共2小题)

1、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4)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 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 μm厚度的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

(2)
A .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下图中的________。

(3)
A . 道尔顿模型特点: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 . 汤姆生模型特点: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 . 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重量集中在核上

四、解答题(第25题每空1分,其他每空2分,共24分)(共4小题)

1、如图所示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      

2、看图回答:

(1)过氧化氢分子中有      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      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或乙炔分子与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上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__(选填序号)。

(2)
A .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 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4、下表为几种常见元素原子的结构信息,请认真阅读分析后并回答:符号、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C

6

6

6

12

H

1

0

1

1

O

8

8

8

16

Na

11

12

11

23

Fe

26

30

26

56

(1)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种,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2)你还能获得有关原子结构的其他信息吗?(写出两条即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综合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