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水和溶液、溶解度曲线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目的分析 |
A | 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向右偏,调节游码至天平平衡 | 准确称量氯化钠质量 |
B | 称取氯化钠时,将剩余的氯化钠放回原瓶 | 节约药品 |
C | 量取水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 准确读数 |
D |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
①加入的肥皂水浓度 ②加入的肥皂水的滴数 ③实验时的温度④水样中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含量 ⑤水样的体积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A | 27.6 | 37.0 | 50.0 | 59.5 | 69.1 | 77.8 |
B | 13.3 | 36.6 | 75.9 | 120 | 172 | 246 |
① | ② | ③ | ④ | |
X | 双氧水 | 水 | 水 | 水 |
Y | 二氧化锰 | 生石灰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NaCl溶解度/g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KNO3溶解度/g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发生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E是最轻的气体,B和D所含元素相同.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 .
(2)G物质的一种用途 .
(3)写出F→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
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 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g;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其他操作正确),溶液的质量分数 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综合题(共3小题)
| 0 | 10 | 20 | 30 | 40 |
碳酸钠 | 7.1 | 12.5 | 21.5 | 39.7 | 49.0 |
碳酸氢钠 | 6.9 | 8.1 | 9.6 | 11.1 | 12.7 |
①表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②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样品,分别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下列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A.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4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
B.2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6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
C.3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配制两样品的100g饱和溶液,再降温到0℃,观察现象
D.4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6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
温度/℃ | 10 | 30 | 50 | 6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3 | 37.0 | 37.3 |
硝酸钾 | 20.9 | 45.8 | 85.5 | 110 |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硬水是 ;软水是 。
(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
用蒸馏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
实验操作 |
| | |||||||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混合溶液用量/滴 | 0 | 0 | 0 | 1 | X | 1 | 2 | 2 | 2 |
肥皂水用量/滴 | 5 | 10 | 20 | 5 | 10 | 20 | 5 | 10 | 20 |
产生泡沫量 | 少 | 多 | 很多 | 无 | 少 | 多 | 无 | 无 | 少 |
(解释与结论)
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的现象是 。
(进行实验)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用量。
实验操作 |
水样 |
肥皂水用量/滴 |
| 市售纯净水 | 2 |
煮沸后的自来水 | 6 | |
自来水 | 9 | |
湖水 | 14 |
(解释与结论)
硬度最大的水样是 。
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②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③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如按下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11%。
④取10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11%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5%的NaCl溶液,需加水 g。
①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 。
②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③图3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④(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 (选“更活泼”或“更不活泼”)的金属。
(ρ水=1.0 g/mL)。若配置上述溶液,实际操作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
①计算 ②混匀 ③量取 ④称量 ⑤溶解
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
②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结果精确到 0.1)
(写出计算过程)
小新同学想根据图像计算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选择的实验中 数据。
(3)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等药品,小明要制取16g氧气,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过快,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浓度大是导致反应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小明想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00g.计算需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