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4.3质量守恒定律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在反应 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当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1.8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 7.1g B . 8.8g C . 14.2g D . 22g
2、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 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3、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R只含碳、氢元素 B . 消耗氧气32g C .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4、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 .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7 C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X+Y=Z D . 若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3所示,图中x、y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是8% B . x的取值范围:0≤x≤40 C . y≤30时,生成物只有一种 D .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
6、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 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待测数值是14 D . 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4∶7
7、下列实验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B . C . D .
8、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   )
A . CH4和CH3OH B . CO2和H2O C . H2和CO D . CH3OH和H2
9、锌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
A . H2 B . N2 C . NO D . NO2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有人说:“12g硫与24g氧气化合可生成36g二氧化硫”请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这种说法      (是、否)正确,原因是      
2、化学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大量化学实验加以验证。同学们按如图进行验证。待天平平衡后,将小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并将小试管再次放入烧杯。

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现象是      ,反应完成后天平指针的位置在      (选填左侧、右侧、中间)。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A 燃烧条件探究               

B 量取水的体积

C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A实验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在其他操作和步骤均正确的情况下,B操作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C实验      (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2、可用甲醇(CH3OH)直接制得用作汽车燃料的氢气,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1)从元素守恒角度解释甲醇能产生氢气的原因:      
(2)从微观角度分析,一定量常压氢气经过压缩机后,改变的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4.3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