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有关酒精灯的使用错误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时必须用火柴点燃 B . 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C . 酒精灯中的酒精量超过容积的 D .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2、符合题意使用实验仪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
A . 试管 B . 量筒 C . 集气瓶 D . 烧杯
3、给2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 . ①③④⑤ B . ②④⑦ C . ②④⑥⑦ D . ①③④
4、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完成的几个问题: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 二氧化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②⑤ C . ①③②④⑤ D . ①②④③⑤
5、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 装满酒精 图片_x0020_1650479604 B . 点燃酒精灯 图片_x0020_100002 C . 用酒精灯加热 图片_x0020_100003 D . 熄灭酒精灯 图片_x0020_100004
6、一元硬币的外观: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为观察 B . ②为结论 C . ③为设计实验 D . ④为实验现象
7、小江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相应药品来检验。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假设或猜想 B . 进行实验 C . 收集证据 D . 得出结论
8、有一次上课时,王一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 . 提出问题 B . 进行实验 C . 猜想与假设 D . 设计实验
9、在某校园电视节目《奔跑吧,姑娘》中,2班“秀气″蔡徐坤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蔡徐坤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 猜想 B . 实验 C . 提问 D . 归纳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677301975 倾倒液体 B . 图片_x0020_100002 加热液体 C . 图片_x0020_100003 点燃酒精灯 D . 图片_x0020_100004 取用固体粉末
11、关于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剧烈燃烧 B . 发出耀眼白光 C . 产生大量热 D . 生成大量黑色固体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量筒读数 图片_x0020_100001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倾倒液体 D . 点燃酒精灯 图片_x0020_100004
14、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点燃酒精灯 C . 读体积 D . 测水温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酒精灯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请简要写出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的两点事项:

图片_x0020_100008

(1)      
(2)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请你帮助小林同学完成“探究碱式碳酸铜(铜绿)的性质”实验的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略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      色粉末状固体.
(2)用药匙或纸槽分别取少量铜绿于两支试管中

然后用胶头滴管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逐渐溶解,产生大量      ,并形成蓝色溶液

(3)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      加热(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固体粉末逐渐变成      色,且试管壁有      出现,若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
(4)[实验结论]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铜绿能与      反应;

(5)铜绿受热易分解,由分解的产物可推断出铜绿是铜在空气中与                  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的.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如图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730043988

(1)夹持镁带的仪器是:      
(2)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3)实验完毕后,发现桌面被烫坏了,你能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      
(4)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小明通过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酒精是      ,液化气是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也      (填“是”或“不是”)分层的,      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液化气灶上烧开水应用液化气的      加热。
(4)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5)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      ,产生的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