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法和反渗透法 B . 海底的矿产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C . 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利用价值 D . 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通常加入石灰乳将镁元素沉淀
2、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其化学式为(   )
A . Na2CO3 B . NaHCO3 C . NaOH D . NaCl
3、下列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称量粗盐 B . 转移固体、加水 C . 过滤 D . 蒸发结晶
4、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不含有其他杂质 B . 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 . 在结晶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D . 析出氯化钠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5、海水淡化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 .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C . 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 . 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 . 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C . t3℃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采取冷却的方法提纯A D . 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有晶体析出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化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图1是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图2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过程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氨气 B . 制碱过程中首先析出的是碳酸氢钠,因为相同条件下,它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 C . 5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氯化铵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 . 侯氏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2、下列有关海洋化学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燃冰被称为“未来能源”,其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 B . 蒸馏法淡化海水利用的原理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不同 C . 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D . 海水制碱的过程中要先吸收二氧化碳再吸收氨气,从而使得更多的碳酸氢钠析出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下图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2)B中,用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蒸发过程中,需不断进行搅拌,其原因是      
3、微观探析化学反应的规律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A反应的实质是      
(2)图B所示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是      (写出微粒的符号)。

四、综合题(共6小题)

1、某兴趣小组同学从海水晒盐后的盐卤中模拟工业生产来提取镁,主要流程如下:

图片_x0020_100007

[问题讨论]

(1)操作①是      ( 填实验操作名称),用到主要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2)一系列操作②中包含 蒸发浓缩、      过滤等。
(3)电解氯化镁可以得到镁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图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配制NaCl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

(1)写出图C中一种仪器的名称;      ;图F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图G操作中,当      时,停止加热。
(3)利用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

①配制时,需要称取精盐      g。

②称量过程中,若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此时应该      (选填字母),至指针指向标尺中央。

A.减少砝码        B.游码向左调节        C.增加精盐 D.减少精盐

③图H标签上应标明的内容是:            

(4)用图E方法量取水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以下导致同样结果的原因还有      (选填字母)。

A.精盐不纯

B.称量精盐时“左码右物”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5)为减少误差,配制溶液前仪器必须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6)要完成本小题的实验操作,图示中还应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3、小林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能用于进行化学实验的水,其净水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A是常见絮凝剂,其名称是      
(2)操作①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3)操作②是吸附,此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向制得的实验室用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填现象),说明属于软水。
4、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取一定量的粗盐

(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蒸发时要注意:等到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
(5)若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5)
A . 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 . 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 . 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5、金属镁是一种重要的国防材料,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制得:

(1)请在上述括号内填写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其中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2)请写出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步骤③中的化学方程式      
(3)从海水中提取MgCl2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过程,目的是      
(4)海水提取镁过程中,一般不用NaOH代替石灰乳,原因是      
(5)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又被称为      ,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红色粉末,已知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 A  B 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 A 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则 A 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       (填化学式)。

②在厨房中有两盒没有贴标签的白色固体,小明只知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中的各一种, 他想利用厨房里现有的物质,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则小明所选择的鉴别试剂最好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矿泉水 B.白醋 C.花生油

(2)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BaCl2、Na2CO3、NaCl、Cu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①气体B的化学式为      

②写出实验过程①中生成沉淀D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 ,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 - 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      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