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三节 海水“制碱”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根据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下列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
A . 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 . 因为小苏打不溶于水沉淀析出,化学反应才能发生 C . 某些物质的循环利用,既节约了资金,又保护了环境 D . 氨气的使用促进了二氧化碳的反应,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2、“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是氨碱法制纯碱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能加速NaHCO3的生成 B . 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小,因此先析出 C .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饱和溶液 D . 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3、下列有关盐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B . 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C . 亚硝酸钠可用于腌制蔬菜 D . 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Ca(OH)2+CO2=CaCO3↓+H2O B . CO2+H2O=H2CO3 C . CaCO CaO+CO2 D . Na2CO3+2HCl=2NaCl+H2O+CO2
5、下列关于食盐和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 B . 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C . 化学中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D . “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
6、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稀盐酸、Ag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

加入的物质

NaOH溶液

稀盐酸

AgNO3溶液

实验现象

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则该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

A . Na2CO3溶液 B . 稀HNO3 C . NaCl溶液 D . CuCl2溶液
7、甲乙两个工厂排放的废水澄清透明,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2+、Cu2+、OH- 六种离子,其中甲厂废水呈碱性,则乙厂的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
A . Ba2+、Cu2+ B . K+、Ba2+ C . K+ D . Ba2+、Cu2+、K+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制取过程如下:

图片_x0020_615314096

(1)上图中①是      
(2)上述制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为      
(3)制取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较多的氨气,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4)但工业上不能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钾,只是因为在溶液中      

a.KHCO3溶解度较大

b.KHCO3溶解度较小

c.K2CO3溶解度较大

d.K2CO3溶解度较小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1"("-"表示两种的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种物质能转化,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大的金属;B是红棕色粉末;E 是"侯氏制碱法"中的"碱"。则C的化学式为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侯氏制碱法"的模拟工艺流程如"图2"∶

①操作a 的名称是      ,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为了提高产率,你认为应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      (填"CO2"或"NH3")一段时间,后通另一种气体,理由是      。(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

④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制纯碱的方法被称为侯氏制碱法,其部分流程如下:

(1)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NaCl+X=NaHCO3↓+NH4Cl,其中X的化学式为      
(3)在制纯碱过程中得到的NH4Cl常用来作化肥,该化肥属于______; (3)
A . 氮肥 B . 磷肥 C . 钾肥 D . 复合肥
(4)将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4、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请读识流程图并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流程中气体X的化学式是      
(3)沉淀池中固体分离出来时用到操作①,操作①的名称是      
(4)为什么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5)为什么要加压通入二氧化碳?      
(6)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兴趣小组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1)实验A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2)实验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可溶性碱能够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3)实验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对实验D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液中溶质有什么呢?

(提出问题)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NaOH;

猜想二:溶质为      (写化学式)。

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

(5)(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由a、b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猜想一正确

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6)(实验反思)①实验操作a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②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试剂,也能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该试剂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三节 海水“制碱”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