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 . 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粽色 C . 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 . 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2、下列抗击新冠疫情的措施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酒清消毒 B . 佩戴口罩 C . 开窗通风 D . 居家隔离
3、为了人体的正常活动和健康,人体必须摄取食物。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 炒肉丝 B . 水煮鱼 C . 新鲜蔬菜 D . 土豆丝
4、口罩所用的无纺布是由聚丙烯加工而成的。下列物质与口罩所用材料类别一致的是(   )
A . 铝合金 B . 塑料桶 C . 金刚石 D . 棉花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很好的区分氧气和氮气 B . 凡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可产生白色固体 D . 实验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6、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农田就地焚烧秸秆 B .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C .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D .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闻气味 B . 倾倒液体 C . 测溶液的pH D . 稀释浓硫酸
8、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B . 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C . 防止铁制菜刀生锈可擦干后涂食用油 D . 图书资料失火可用干冰灭火减少损失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检验某固态物质是否为碳酸盐﹣﹣滴入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B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C .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D . 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两种肥料﹣﹣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10、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干冰、生石灰 B . 合成材料:塑料、橡胶、合金 C . 碱:纯碱、熟石灰、氨水 D . 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11、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C60的微粒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 . 金刚石、氦气 B . 氢气、氨气 C . 硫酸铜、氯化钠 D . 铜、水
12、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放在了右盘中,并且移动了游码;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D . ①④
13、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
A . 锌和稀硫酸 B .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C .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D . 氯化钾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14、向4.8克锌、铁、镁三种金属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溶剂,得到14.4克固体,则这几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共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 . 0.1g B . 0.2g C . 0.3g D . 0.4g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是      ;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2、硬水中含较多的Ca2+、Mg2+ , 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水灭火的原理是      。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写出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一个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3)焊接钢轨时要先除去其表面的锈垢,写出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铝较活泼,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t1℃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      (填“X”或“Y”);某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t3℃时,向60g甲的溶液中加入5g固体甲,溶液恰好饱和,则原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三、综合题(共6小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

①溶解;

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

③过滤;

④加入适量盐酸;

⑤蒸发、结晶。

[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1)请写出操作②中加入Na2CO3溶液后,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3)过滤后加入盐酸前溶液中含有哪些杂质?      ,请设计实验检验(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2、如图所示,A、B、C、D分别为镁、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氧气中的一种,短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且B与C反应后导致溶液质量增加。请回答,B的化式为:      ,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学实验体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化学要不断地对实验进行思考、改进,在实验中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图是某同学探究浓氨水的性质改进实验。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4、向AgNO3和的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若滤液为蓝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      (填“一定”或“不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2)反应后滤渣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什么?      
(3)写出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在实验室用A装置在试管口塞团棉花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下的原因      

6、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      (填字母代号)。

a.纯碱    b.烧碱    c.苏打    d.小苏打

(2)如图1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滴加顺序有两种: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②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根据图像判断,该反应的滴加顺序是      (填“①”或“②”)。滴入溶液的体积为a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3)某实验小组选用图2中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①请简述如何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      

②若用图2中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导管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接            、接            、接b.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b为进气口,请将C中导管补画完整      

③乙同学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饱和氢氧能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图3),迅速拧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了。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该同学的判定方法存在不严密之处,理由是      

④取12.5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且溶液质量为108.1g。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