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在64.0g铁粉中先后加稀硫酸和CuSO4溶液,固体质量(g)与所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点固体能完全溶于足量稀硫酸 B . d点对应溶液含两种溶质 C . M的值为56.0 D . a、c点对应溶液中FeSO4质量比为1∶8
2、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 . M>X>Y>Z  B . M>X>Z>Y  C . X>M>Z>Y   D . X>M>Y>Z
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 4P+5O2 2P2O5 B . Fe+CuSO4=FeSO4+Cu C . CaCO3 CaO+CO2 D . Na2CO3+Ca(OH)2=CaCO3↓+2NaOH
4、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之比为(   )
A . 3:2 B . 4:3 C . 1:1 D . 1:2
5、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A . 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 .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 . 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 . 相对原子质量是A>B>C
6、常见金属M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金属活动性M>Ag C . M可能是铝 D . M表面有固体析出
7、下列金属在溶液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 Na B . Al C . Pb D . Hg
8、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9、取一定量的Mg放入到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固体中只有铜时,滤液可能呈蓝色 B . 固体中一定有铜,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C . 固体中有Mg和Cu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D . 固体中只有铜时,滤液中可能没有Cu(NO32
10、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 Mn+2HCl=MnCl2+H2 B . Mg+MnSO4=MgSO4+Mn C . Fe+MnSO4=FeSO4+Mn D . Mn+CuSO4=MnSO4+Cu
11、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素养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 Fe、Cu、MgSO4溶液 B . FeSO4溶液、Cu、MgSO4溶液 C . Fe、CuSO4溶液、MgSO4溶液 D . Fe、Mg、CuSO4溶液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金属材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钢铁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生铁的含碳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钢的含碳量。
(2)2021年初,我国成功研制出首台3.35米直径的铝锂合金运载火箭大型贮箱工程样机,有望显著提升火箭运力。铝锂合金的密度比钢铁要      ,硬度比纯铝要      
(3)为回收含Fe(NO3)2、Cu(NO3)2、AgNO3的废液中的Ag,制定实验流程如下。

①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除水、AgNO3外,滤液C中还有      。(填化学式)

③若经过步骤Ⅳ后得到了43.2g的Ag,则a=      

④如果将步骤I中的Cu原子换成同样个数的Fe原子,则最后得到的Ag的质量      (填“会”或“不会”)改变,因为      

2、某钣金厂废料中含有Cu、Fe、Au(金)等金属单质,欲回收Cu、Au并制取铁红(Fe2O3)的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气体A      ,固体B      
(2)反应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反应前需将废料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3)在加热的条件下,向固体A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4)操作Ⅰ 的名称是      ,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基本类型是      
3、某实验室的废水中含有大量AgNO3、Zn(NO3)2和Fe(NO3)2 , 课外小组同学欲从该废液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晶体,实验方案如下:

(1)A的化学式      ,溶液乙的化学式为      
(2)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4、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下列用途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1)
A . 铁锅 B . 铜导线 C . 水龙头
(2)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金属,下列记载均与金属有关,请按要求填空。

①“金(即钢)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②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百炼钢”指生铁经过高温煅烧,反复锤炼成为钢)。

③东晋《抱朴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 , 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④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首饰”、“印”指金制品)。

①~④划线部分,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说明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3)金属锂和钛均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某小组想通过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比较锂、铝的活动性,进行实验时应控制的变量除温度、金属颗粒形状大小外,还有      。钛的活动性位于铜、铝之间,预测钛能与            (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等物质反应。
(4)化学小组对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废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处理:

滤液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滤液质量      原混合溶液(填“>”、“<”或“=”)。

(5)现有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取2.4g该混合物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5)
A . 若混合物为Mg、Al,a可能是0.2g B . 若混合物为Mg、Fe,a不可能是0.2g C . 若混合物为Mg、Zn,a可能是0.1g,则该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为50% D . 若混合物为Mg、Al,则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大于9.8%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学校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展开了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

(1)(学习交流)

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      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      色。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探索发现)

小明同学将Al丝浸入硫酸铜(CuSO4)溶液中没有发现任何现象。纠其原因是没有对铝丝进行打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表面形成的氧化膜      

(3)小航同学选用的是氯化铜(CuCl2)溶液,在做实验时也没有打磨铝丝,却发现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经过反复对比实验后猜测,是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进一步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取两支试管并分別加入等量相同的CuSO4 , 溶液,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对比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分析

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有固体析出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 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得出结论)

前述猜测正确

(总结反思)

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2、实验室的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的AgNO3 , 某兴趣小组从该废液中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Ⅱ中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2)操作I中试剂a的选择:甲同学认为用锌,乙同学认为用铜,你认为用      (填“锌”,“铜”或“都可以”)。理由是      。写出操作I反应方程式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想利用下列五组实验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原理上分析,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①Cu、ZnSO4溶液、Ag

②Zn、Cu、Ag、稀硫酸

③Ag、Zn、CuSO4溶液

④稀硫酸、Zn、Cu、AgNO3溶液

⑤ZnSO4溶液、Cu、AgNO3溶液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得知: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RSO4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1)作出猜想:他们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      ,猜想三:R>Al>Cu。

(2)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打磨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猜想一      

(“成立”或“不成立”)

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

①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②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③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把铝丝插入RSO4溶液中

       

猜想三成立

(3)交流反思: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打磨铝丝,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不正确。于是他们先打磨铝丝,主要目的是      ,再将其插入到R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由      变为      ;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二成立。写出Al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

(1)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了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实验④中X为      ,Y为      溶液。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是我国现代“湿法炼铜”的先驱。利用此原理,向160kg含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得到金属铜6.4kg。请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