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 . 陈胜 B . 吴广 C . 刘邦 D . 项羽
2、西汉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时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于(     )
A . 公元前209年 B . 公元前207年 C . 公元前206年 D . 公元前202年
3、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其都城定在了(     )
A . B . 长安 C . 巨鹿 D . 阳城
4、文景之治是指(     )
A . 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 . 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C .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D . 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董仲舒 D . 李斯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 . 诸子百家 B . 法家和道家 C . 道家和兵家 D .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7、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来于(     )
A . 儒家学说 B . 道家学说 C . 佛家学说 D . 法家学说
8、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 . 秦朝后期 B . 战国时期 C . 秦朝初期 D . 西汉强盛时期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     )
A . 实施结果 B . 实施过程 C . 实施目的 D . 实施背景
10、史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目的是(     )
A . 吸取秦亡教训 B . 推行儒学教育 C . 破格录用人才 D . 削弱诸侯国力量
11、“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推恩令
12、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国崛起,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他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他是接受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
A . 卫青 B . 董仲舒 C . 张骞 D . 主父偃
1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
A . 王国问题 B . 货币不统一的问题 C . 社会贫困的问题 D . 思想混乱的问题
14、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 . 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 . 汉武帝亟须从“无为”转向“有为” C .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 . 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1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积极作用是(     )

①    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    确立了儒家学说作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③    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

④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6、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分管监察的是(     )
A . 丞相 B . 司隶校尉 C . 御史大夫 D . 刺史
17、汉武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个州,负责监察每州地方政治的是(     )
A . 太尉 B . 御史大夫 C . 刺史 D . 丞相
18、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下列史实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

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②颁布“推恩令” ③强化监察制度 ④设置西域都护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20、西汉前期的在位皇帝,按照统治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汉武帝  ②汉景帝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②③①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如下图),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的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武帝又实行了什么措施?“敦煌郡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了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实行的这些措施的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一学者向汉武帝进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曰:《汉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 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材料四:汉武帝相继起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对匈奴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役,尤其是漠北一役后,匈奴再也无力于西汉抗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大臣贾谊向汉文帝所献的治安策。从中你能推断出来自诸侯王的什么危机? 这种危机到汉武帝时如何解决的?汉武帝采取的这一措施是谁提出的?巧妙在什么地方?

(2)材料二中的学者你知道是谁吗?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他的建议?推行了什么政策?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汉武帝如何监督地方官的?在中央,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你能根据上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吗?

3、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规范文字。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3)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

(3)
A . 都是开国皇帝 B . 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C . 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 . 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东汉画像砖,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书籍被烧残”“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发生在谁统治时期?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是谁提出来的?他提出这一政策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有何影响?
(4)材料三汉代讲学图反映了汉代儒学教育的盛况,汉武帝时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什么?
(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儒家思想的手段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却是一致的,你认为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
5、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制度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1)【汉初国策】汉高祖为了发展经济,采取的经济措施是:。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2)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晁错                          主父偃

图中两位人物分别为哪两位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削弱地方势力的策略?效果如何?
(3)【实现一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