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必刷题-专题01:声现象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a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 图b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 . 图c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 . 图d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
2、下列有关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50dB变为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频率变小
B . 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
C .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戴上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 . 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利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3、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 . 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
B .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 . 古代气象学者利用“听风声”预测天气变化
D . 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部件是否存在裂纹
4、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 乙图:汽车的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
C . 丙图: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D . 丁图:通过改变瓶中的水量,可以探究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5、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B . 吹奏的笛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 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D . 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如图,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是( )
A . 甲实验中,正在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
B . 乙实验中,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声音连渐变小
C . 丙实验中,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
D . 丁实验中,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声音不同
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
A .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B . 上学路上,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 . 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D . 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
8、如图,先后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了两次声波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乙音调不同
B . 甲、乙音色不同
C . 甲、乙响度不同
D . 甲、乙响度、音调、音色都不同
9、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 .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10、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下列游玉对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声
B .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声
C .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 . 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11、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 .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要限时
B . 市区种草植树
C . 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 . 市区禁鸣喇叭
12、“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 )
A . 频率
B . 响度
C . 音调
D . 音色
13、如图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 )
A . 固体 固体
B . 固体 气体
C . 气体 固体
D . 气体 气体
14、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 响度
B . 振幅
C . 音色
D . 音调
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D .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如图所示,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用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见,原因是超声波的 太高.
3、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潜入底部,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
4、小徐在用二胡演奏曲目《二泉映月》时,乐曲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她的手指不断地在琴弦上改变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5、如图所示的蓝牙音箱,它可以接收到电脑发出的无线信号而发出声音。音箱是靠喇叭膜片 发声的;音箱上所装的LED指示灯是用 材料制成的。
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 与振动 的关系。
7、雨天,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10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8、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判断行船与悬崖间的距离,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
9、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20Hz(选填“低于”或“高于”)。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往往伴随着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达到一强度就会使人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 声波。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这种探究实验的方法是 ,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是: 。
(4)该实验表明 。
2、如图所示,用DIS声学系统探究声音的特征,当声波传感器置于音量不变的音箱旁,系统就能记录声音的波形,并通过屏幕显示。现通过改变传感器与音箱的距离进行实验,如图中a、b所示。请观察比较两次实验中波形图,并分析相关条件回答:
(1)观察两次实验的波形图可得出:传感器接收到的两次声音的音调 ,响度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2)比较a和b两图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空气中探究声现象时的实验现象。
(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 放大,使现象更容易观察。这种方法叫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