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氧气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水、三氧化二铁四种物质,可将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水归为一类,剩下的是三氧化二铁。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 . 常温下是否为固体 B . 是否为非金属氧化物 C . 是否为氧化物 D . 是否为纯净物
2、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氧循环 B . 森林的减少对氧气的循环没有影响 C . 钢铁生锈也属于自然界的氧循环 D . 臭氧可以自发产生,所以臭氧层空洞不需要担心
3、现有a、b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其中一份加入二氧化锰,同时加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表示加入二氧化锰,b表示不加二氧化锰 B .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 C .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能改变生成物质量 D . 加入二氧化锰后,氯酸钾分解速率加快,同时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下降
4、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并且能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中,收集氨气的方法是(   )
A .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B .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 . 排水集气法 D . 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5、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 . 液氧为淡蓝色,一般加压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C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 . 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7、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变化 B . 在化学反应前后状态不发生变化 C . 没有催化剂反应不能发生 D . 不参与化学反应,只加快反应的速率
8、生活在小河中的鱼儿能够呼吸,主要是由于河水中含有(   )
A . 氧元素 B . 氧分子 C . 水分子 D . 氧原子

二、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名称      ;用A装置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选择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若用E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种)。
2、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 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不变。

【实验】 用天平称量0.2 g氧化铜,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所得固体是

      g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的目的是      
(3)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的类型       。
3、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还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采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其锥形瓶中应加入的药品是      ,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C,依据是      ;如果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该从      进(a或b);

(5)下面是用加热高锰酸钾,利用排水法制取氧气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有(   ) (5)
A .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 . 加热时先预热,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C . 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6)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6)
A .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 . 瓶中液面上升 C . 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 . 注射器内有液体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下图是探究氧气的性质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将木炭由上至下      (选填“迅速”或“级慢")伸入集气瓶,以充分利用氧气;
(2)实验二: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原因是      
(3)实验三: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2、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D      ,G      
(2)A→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B→F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氧气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