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26特殊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实验探究题(共25小题)

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测量调和油和食盐水密度的实验。

(1)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      
(2)小明测量调和油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4.0g;

③将适量的调和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调和油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④将烧杯中的调和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调和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根据小明实验顺序及图乙和图丙的测量数据,计算出调和油的密度为      

(3)若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调和油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则小明应该将上述实验步骤的顺序调整为      (填实验步骤序号);
(4)实验中不小心打碎了量筒,为了测量食盐水的密度,小明利用两个相同的杯子、水、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小明借助水和食盐水的体积相等的方法,按图丁所示的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得空杯子质量m1=14.0g,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2=94.0g,盐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3=103.6g,则食盐水的密度为      kg/m3
2、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把      拨至标尺零刻度处;横梁稳定后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31.2g和空烧杯的质量m0=80g;如图乙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m3      g;

(3)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位置,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4=142.2g,则往烧杯中添加水的质量△m=      g;
(4)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ρ      g/cm3
(5)若因为在将鹅卵石从烧杯中取出时带出了一些水,所测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珠想利用天平、标有“50mL”的烧杯测量一未知液体样品的密度。

(1)为了减少实验中液体样品的用量小珠受到“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将一长、宽、高分别是6cm、3cm、2cm长方体放入空烧杯中,如图甲所示,长方体体积是        cm3

①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游码放在        处,若观察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②如图乙所示,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物块的总质量为        g。

③如图丙所示,在烧杯中倒入被测液体直到液而达到“50mL”刻度处,并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的质量为93.2g。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        g。

④液体的密度是        g/cm3

(2)若倒入液体时,物块的放置方式如图丁所示,其他步骤不变,则测量结果将会        (选填“偏大”、“不变" 或“偏小”)。

4、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小红、小明、小亮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小红:A较重;小明:B较重;小亮:A、B一样重.

(1)为探究A、B轻重问题,小明在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图甲、乙、丙所示.

①根据图甲、乙、丙的实验,可以判断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根据图甲、乙、丙的实验情境,该同学得出结论: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这个结论是      (正确/错误),用图丁的装置来说明判断的方法:      

(2)他们判断出究A、B轻重后,继续利用待测小石块,杠杆及支架,细线,钩码数个,刻度尺,烧杯,适量的水,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测固体密度”.

①用细线将小石块拴好,把小石块和质量为m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边,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如图戊所示,分别量出小石块悬挂处与支点的距离l1和钩码所挂处与支点的距离l2 ,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出小石块的质量为      

③如图已所示,在烧杯内盛水,将小石块浸没水中,保持l1不变,调节钩码m的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④量出钩码所挂处与支点的距离d,则小石块所受水的浮力为      

⑤若水的密度为ρ,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小石块的密度为      

5、实在“测定石块密度”的实验中,验原理是      ,用电子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50克,测量石块体积过程如图所示,该石块的密度为      千克/米3;如图所示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情景,由(a)、(c)两图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由(b)、(c)两图得出      

6、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小石块和小瓷杯的密度,

(1)测小石块的密度

①天平放置于      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      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用此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绑好小石块,缓慢放入水中,如图乙所量为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2)测小瓷杯的密度

如图丙所示,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最后捞起小瓷杯并将杯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水未损失),液面刻度为V3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p=      (用V1、V2、V3和p表示).实验完毕后发现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则所测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在测密度的分组实验中:
(1)小明在测量一块石块的密度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回零后;此时他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如图1所示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②测量石块质量、体积如图2、图3所示,则此小石块的密度是      g/cm3;    

(2)小康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等测体积不规则的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石块的密度为      kg/m3; (ρ=103kg/m3
(3)小婷同学利用电子秤、水杯、钢针等工具测木块密度,进行了如下A、B、C的操作:

①木块的密度为      g/cm3。(ρ=103kg/m3

②在测量完成后,小婷发现木块吸水,则以上步骤所测得的木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8、小平非常喜欢吃小柿子,很想知道它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测量:
(1)将天平放在      桌面,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      使横梁平衡。

(2)他用天平测出了一个小柿子的质量如图甲所示为      g。将小柿子放入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图乙所示的位置,小柿子的密度为      
(3)小平将小柿子放入量筒中时,发现小柿子表面有很多气泡,测得小柿子的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4)小平还想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①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内分别加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盐水,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天平静止时如图丙所示。

②另取一个小柿子,用细线系好浸没在左盘烧杯内的盐水中(未碰到杯底),向右盘的烧杯中加水直到天平恢复平衡,所加水的质量为

③取出小柿子后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向分度盘的      (填“左侧”“中线处”或“右侧”),再次将小柿子浸没在右盘烧杯内的水中(未碰到杯底),向左盘的烧杯中加盐水直到天平恢复平衡,所加盐水的质量为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已知水的密度为)。

9、小明想通过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4)小红小组的量筒打碎了,她添加了一个烧杯也测出了石块的密度,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②如图丁﹣A所示,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③取出小石块(图丁﹣B),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④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标记相平(图丁﹣C),再测出此时       ,则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

10、小明想测量酱油的密度,他利用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刻度尺、烧杯(无刻度)、滴管、足量的水、足量的酱油。
(1)以下是他所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 将m0记录在表格中;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并用刻度尺测量烧杯中水的液面高度h,将h记录在表格中;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 将m1记录在表格中;

      

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 , 将m2记录在表格中;

⑥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2)已知水的密度为 ,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      
(3)请帮小明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1)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的左端零刻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右侧,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      g;
(3)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

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      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

(4)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粘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      g/cm3
(5)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      cm3
12、把一枚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这枚鸡蛋的密度究竟多大呢?为此,小明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度盘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小明完成以下实验步骤,但是实验顺序打乱了,请你按合理的顺序排列:      

A .将鸡蛋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来的水(如图乙所示);

B .往量筒中放鸡蛋时,发现量筒口径小,放不进去;

C .用托盘天平测得鸡蛋的质量为54.2g;

D .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3)测得鸡蛋的密度为       g/cm3
(4)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由于小烧杯的水不能倒干净,会导致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13、学了密度的知识后,小丹同学想知道粉笔的密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1,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她把10支粉笔放到调好的托盘天平上,当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2,则每支粉笔的质量为      g;
(3)小丹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1的水,把一支粉笔放入量筒,发现粉笔在水面停留一瞬,冒出大量的气泡后沉底。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 , 若把(V2-V1)作为粉笔的体积来计算粉笔的密度,测得粉笔的密度会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
(4)小丹把一支同样的粉笔用一层保鲜膜紧密包裹好放入水中(保鲜膜的体积忽略不计),发现粉笔浮在水面上,于是他用水、小金属块、量筒和细线测量粉笔的体积,首先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如图3,然后将包有保鲜膜的粉笔和金属块系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如图4,粉笔的密度为      g/cm3
(5)小丹看到步骤(4)中量筒内浸在水里的粉笔变长变粗,这是由于光的      (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粉笔的      像。
14、“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食用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爱动脑筋的小明想知道食用油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他取了一些食用油和其他两名同学一起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1)他们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当游码移至零刻度处时,发现指针偏向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他们开始测量,进行了以下步骤:

A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

B .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中食用泊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倒出的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

请你根据以上步骤,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填字母代号);

(3)若在步骤B中测得烧杯和食用油总质量为107.6g,其余步骤数据如图乙和丙所示,则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g,该食用油的密度为      kg/m3
(4)小军还采取了下列测量步骤测食用油的密度: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并计算食用油的密度。

这种测量方法所测的食用油的密度会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其主要原因是      

(5)小海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食用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A.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B.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C.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食用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m2

则食用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

15、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⑴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      ,发现横粱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

⑵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⑶如题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

⑷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题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 , 鹅卵石的体积为       cm3 

⑸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⑹若小明在第(4)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      

16、开州区某校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践行轻负高效”,开展了学生“走进汉丰湖,寻觅物理”的研究性学习。小李同学带领本小组对汉丰湖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他们捡到了一块漂亮的小石头,于是对这块小石头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      使天平平衡,然后将小石头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A.调节平衡螺母        B.拨动游码        C.取下最小砝码

(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则小石头的质量m0      g;
(3)将小石头(小石头不吸水)缓慢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头的体积为      cm3。小李测出小石头的密度ρ=      kg/m3
(4)若实验过程中,小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小石头”的体积(如图丁):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如图丁A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小石头的密度ρ=      (用字母m0、m1、m2、ρ表示),这样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17、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探究小组的小刚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牛奶的密度”的实验。

(1)他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牛奶,如图甲所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mL;
(2)将量筒中的牛奶全部倒入一个质量为的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调节天平时,游码归零后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乙所示,他应该向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3)天平调好后进行测量,在加减最小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如乙图所示,接下来他应该      ,直到天平重新平衡;
(4)小刚测量出的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牛奶的质量为      g,牛奶密度为      
(5)小刚测出牛奶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6)同组的小雨同学按照下图所示的方法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内部底面积为的圆柱形烧杯,圆柱形木块、刻度尺和水,测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

①小雨同学把两个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出杯子的高度为

②分别向两个杯中倒满水和被测液体,然后将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杯中,待杯中的水不再溢出后,将木块取出,测出杯中水面的高度为

③将木块擦干后轻轻放入盛满被测液体的杯中,重复②的实验步骤,测出杯中液面的高度为

④木块的质量为      g,被测液体的密度是      g/cm3。(ρ=1.0g/cm3

18、小刚利用“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来测量花生油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

 

(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当加入最后一个最小5g砝码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小刚接下来的操作是:      ,使针指在中央刻度线,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44.8 g。 
(3)将图乙中的花生油倒入空烧杯,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如图丙所示,则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 m2=      g。
(4)花生油的密度 ρ=      kg/m3
(5)该实验方案测得的密度值会      (填“偏大”或“偏小”)。
19、小夏居家实验,利用身边物体测量液体密度。实验器材∶刻度尺、细绳(若干)、橡皮筋、铝块(已知铝的密度为ρ)、石块、容器、待测液体。实验步骤如下∶

A.如图甲,在刻度尺左端扎上橡皮筋,用细绳悬挂刻度尺,调节橡皮筋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B.如图乙,将悬挂铝块的细绳固定于a位置并保持不变,记录oa长度l1

C.如图乙,调节悬挂石块的细绳b的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b长度l2

D.如图丙,将铝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调节右侧细绳至c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c长度l3

(1)步骤A中,橡皮筋相当于      ,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2)位置c应在位置b的      侧(填“左”或“右”);
(3)待测液体的密度ρ=      (用上述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4)若将步骤D与步骤C顺序对调,会导致密度测量值偏      
20、小兰同学在测量一种矿石块的密度的过程中。

(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兰将矿石块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然后向右盘逐渐加减砝码,如图甲所示,她在操作中的错误之处是:      
(2)改正错误后,小兰用正确的方法测矿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在测体积时,由于矿石块太大,无法放进量筒中,于是小兰在烧杯中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85.2 g,再将烧杯取下放在水盆中,将矿石块用细线拴住后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待水完全溢出以后,用毛巾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再次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及杯内矿石块和水的总质量为126 g。则矿石的密度ρ=       kg/m3(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3)若在操作过程中,待水完全溢出后,用毛巾擦烧杯壁时不慎将烧杯中的水继续溢出,则所测矿石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小明和小亮都喜欢喝绿茶饮料,学完密度知识后,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该饮料的密度。
(1)小明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      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把该饮料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是93.8g;

③把烧杯中的一部分该饮料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的体积为60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该饮料的质量,如图所示,则量筒内该饮料质量是      g,该饮料密度是      

(2)小亮用量筒、小试管、记号笔测出了该饮料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小试管放入量筒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应的刻度

②在试管内倒入适量的水,先用记号笔记录试管内水面的位置,然后将试管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应的刻度

③将试管中的水倒尽,再向试管中倒入该饮料直至标记处,然后将试管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应的刻度

④该饮料密度的表达式: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

22、小闻和小宁想测石块的密度,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

(1)小闻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如果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
(3)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①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标记好水面的位置,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②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调节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g;

③通过计算,石块的密度为      kg/m3

23、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某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原理: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此时发现天平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这时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按图乙所示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g;
(3)将烧杯中的酱油倒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      cm3
(4)用天平测出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丁所示,由此可知酱油的密度是      kg/m3
(5)另一实验小组同学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经过讨论后,他们想出利用实验台上的天平、烧杯、水等物品也可以测量酱油密度,请把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在空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出并擦干烧杯,      的总质量m2

④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所测的物理量和ρ表示)

24、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顺序如图(甲)所示。(ρ=1×103kg/m3

(1)调节天平前应将游码移至      处,若分度盘指针如图所示,然后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填“左”或“右”),使横梁平衡;
(2)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3=      g; 
(3)由三次测量结果可知,水的质量m=      g;
(4)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酱油的密度ρ=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5、利用密度知识进行下列实验活动:

(1)环保小组的同学们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

方法1: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      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密度为      g/cm3

③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方法2: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 , 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      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

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 =       (纯净水的密度用ρ表示);

⑤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方法中的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类比法   D.放大法

(2)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②如图甲,把鹅卵石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

③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增加水的体积为      cm3

④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按照这样的方法测出来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⑤若小明在步骤③的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26特殊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