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过关训练 第四章 光现象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如下图所示是人坐在游泳池中在某一角度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人发生了“错位”现象,下列成语中所描述的光学现象与人体“错位”原因相同的是( )
A . 凿壁偷光
B . 杯弓蛇影
C . 海市蜃楼
D . 立竿见影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
B . 马路拐角处的镜子扩大了视野范围
C .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 . 雨后天空中出现漂亮的彩虹




3、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眼睛看见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 .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 .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 电视机屏幕上色彩画面是由红、黄、绿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 .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显示隐藏在钞票中的荧光防伪标记的
D . 紫外线可以杀菌,紫外线照射越强对人的身体越好
5、沙画是将沙子洒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的艺术,灯台下方射出的光受到沙子的阻挡后,呈现出各种画面,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
杯弓蛇影
B .
水中倒影
C .
日食形成
D .
海市蜃楼




6、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作为食物,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喷水鱼看到的昆虫像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7、如图所示为一只红嘴鸥从水中捕食,飞离水面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 . 红嘴鸥的嘴在恰与水接触,红嘴鸥在水中像的嘴也恰好与水面接触
C . 水越深,红嘴鸥的像越大
D . 红嘴鸥飞离水面时,水面上的像会变小
8、如图是小天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 . 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 . 图乙中反射光线依然存在
D . 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9、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水中倒影
B .
日食
C .
林中万缕阳光
D .
小孔成像




10、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反射
B .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光的反射
C . 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光的直线传播
D . 城市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强烈阳光照射时,造成光污染——光的漫反射
1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 . 引入光线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
C .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 .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12、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 )
A . 一定向左移动
B . 一定向右移动
C . 可能向左可能向右移动
D . 不动
13、细心观察的小明,洗完碗后将筷子放入装有水的碗中,发现筷子在水面发生了“折断”如图甲所示。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人站在湖边能看到平静的水中游动的鱼群,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在水中的实际位置要 些(填“高”或“低”)。
2、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则反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
3、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浓阴”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能看到“绿树”是由于光的“倒影”是正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光的是 (选填“地面”或“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 (选填“地面”或“积水”)。
5、电视遥控器是靠 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若将不透明物品遮挡在遥控器前,就不能实现遥控,这说明红外线 (能/不能)穿透不透明物体;若将遥控器对准墙壁,调整角度也能实现遥控,说明光在墙壁上发生了 现象。
6、如图所示,一只红嘴鸥从水中捕食飞离水面的情景,红嘴鸥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红嘴鸥为参照物,红嘴鸥的像 (选填“向上运动”、“向下运动”或“静止”)。
三、作图题(共5小题)
1、作图:如图所示的a、b是两条由点光源S发出后又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
2、①请你在图甲中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②如图乙,在A点看到水中物体S的像在S'点,画出一条在A点看到物体像S'的光路图。
3、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作出光线SO从水中射出的折射光线的大致线路。
4、①作出发光点 S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S′。②作出由 S 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路图。
5、
(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如图所示,画出图中物体AB在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小宗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所示的实验操作。
(1)他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 ,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 。(选填“光滑”或“粗糙”)
(2)小宗让入射光线贴着该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并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结果如图甲所示。接着小宗多次改变 方向,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才能得出“ ”的普遍性规律。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硬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入射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以上两空选填“在”或“不在”)倾斜的硬纸板上;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则看到的图像应为丙图中的 。(此空选填“①”、“②”或“③”)。
2、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比较两者大小关系,这样的探究方式是为了______(填“A”或“B”)。 (2)
A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B . 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3)如图乙,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 (填“看得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是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可观察到反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5)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现有厚度分别为 5mm 和 2mm 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玻璃
板做实验,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也便于 。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实验中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比较 。
(4)在实验时应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 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填“前”或“后”)侧
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但某小组在实验中点燃 A 蜡烛, 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也不能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
(5)解决上述问题后,进一步观察 A、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后面的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 A 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
填“虚”或“实”)像。当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 (选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且将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便于确定像的 。
(2)小明先在玻璃板前面2cm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A侧观察,直到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 (选填“虚”或“实”)。
(3)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
(4)接下来,小明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cm,B蜡烛应与A相距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过程中,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做实验的时候,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时的实际时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