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粤沪版八下第八章 第3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大气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1标准大气压值约为105Pa B .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C . 利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D . 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不掉落,是因为水把纸片粘住了
2、如图所示是个自制气压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带着它登山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液柱会逐渐上升 B . 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 . 玻璃管中液柱静止时,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 . 为提高气压计测量精度,可选用更粗的玻璃管
3、如图所示,小雪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B . 乙图中大气压变小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C . 把乙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变小 D . 乙装置更能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 . 同种液体橡皮膜向左凸出 B . 水“悬空”在塑料管中 C . 用吸管喝饮料 D . 吸盘被压在光滑墙壁上
5、玻璃杯中装有半杯水,用一硬纸片盖住杯口,小心地将杯子倒置于水平位置保持静止,纸片与水均被大气压稳稳地托住(如图所示),这样就成功地用半杯水演示了“覆杯实验”。若不考虑纸片的重力,关于这一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左侧杯壁对水的作用力方向向左 B . 大气对纸片的压强等于水因重力对纸片产生的压强 C . 杯中水面上方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 . 水受到的重力小于纸片对水的支持力
6、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该实验的设计者是(  )
A . 牛顿 B . 伽利略 C . 托里拆利 D . 奥托·格里克
7、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针头做得很尖目的是减小压强 B .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C . 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D . 压力锅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的原理制作的
8、大气压强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以下事实中主要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 . 飞镖的箭头很尖 B . 拦河坝的截面上窄下宽 C . 用吸管吸取饮料 D . 大型客机在空中水平飞行
9、如图所示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注射器吸药液 B . 覆杯实验 C . 挂毛巾的吸盘 D . 连通器液面 
10、下列现象中, 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 钢笔吸墨水 B . 将注射器针筒中的药液注入人体 C . 用吸管吸饮料 D . 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11、下列没有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 . 活塞式抽水机 B . 吸管吸饮料 C . 液体压强计 D . 盆景中倒扣的玻璃瓶中有水
12、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 . 80℃的酒精是液态 B . 气温接近-50℃时,可以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 .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 铅的凝固点是-328℃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外壳受到的大气压强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小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硬币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加热过程时      液体先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液体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
3、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到了十七世纪中期,德国学者做的      实验,才使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压力      (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重力。如图所示的容器中盛满水,A点处压强是      帕。

4、如图所示,当人用抽气机把塑料瓶、铁皮桶等容器中的空气抽掉一部分时,塑料瓶、铁皮桶被压扁变形,这是由于      作用的缘故。      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大气压存在而且是很大的。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他使用水银来做这个实验是因为水银的      大。

5、如图所示,甲瓶中的水不从小孔A、B流出,说明有      存在。乙瓶中的水从小孔A、B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有      ;水的落地点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6、为建立全民免疫,国家给18﹣59岁居民免费注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医护人员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是利用      把药液吸取上来的;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增大使用时的      ,以便容易刺入人体。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勾着吸盘缓慢向上,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 ,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      
(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的面积是10cm2 , 她      (能/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      (大/小)一些;
(4)小玮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个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她分析,可能是测得的吸盘的面积不准确,也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还可能是      (写出一条);
(5)小玮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      
2、为了探究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特点,同学们准备了如下器材:透明塑料饮料瓶、剪刀、细线、几个大小不同的气球。

(1)为了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结论,小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在瓶盖上扎一小孔,然后用细线系住吹起的小气球,通过瓶盖上的小孔将气球拉入瓶内,将瓶倒置,用手堵住瓶盖上的小孔,再向瓶内注水,如图甲所示。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小明调整了气球在水中的深度,同时观察气球的      
(2)为了探究气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用剪刀剪去饮料瓶底,将气球按图乙反扣在瓶口。将另一气球割开,用细线和气球膜封住饮料瓶底部,分别用手向下拉瓶底的膜(图丙)和用手向上压瓶底的膜(图丁),发现了瓶内的气球体积出现了图示的变化。小华针对此现象,作出如下推断,他的推断与实验现象相符的有______; (2)
A . 气体压强随着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B . 气体的压强随着气体的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 . 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着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D . 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小丽也按图丙、丁重复小华的实验,发现气球的体积没有明显的变化。小丽将整个装置放入水槽中,看到有气泡冒出,则其实验失败原因是      
(4)小琳的实验是在靠近塑料瓶底部的侧壁开一个小圆孔,用胶带封住小孔,接着拧开瓶盖,往瓶中加入水,然后撕去胶带,水便从小孔射出,如图戊,在瓶内水面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水的射程将变      ;如果往瓶中加水至图戊所示水位,再拧紧瓶盖,撕去胶带,小孔中射出的水流      

A.先变快,后保持不变B.先变快,后变慢

C.先变慢,后保持不变D.先变慢,最后停止射出

3、小明在高海拔地区旅行时,发现鸡蛋在沸水里煮了很久,仍未煮熟。为了探究原因,小明查阅资料后得知:(a)煮熟鸡蛋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温不变;(c)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不同,如下表:

序号

水面上方气压p(×105帕)

水的沸点t(℃)

1

0.51

81

2

1.01

100

3

2.03

120

① 分析比较序号1~3的数据中p、t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② 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信息,指出鸡蛋未煮熟的原因,并写出分析过程:      

③小明想在高海拔地区快速煮熟鸡蛋,应挑选一个      (选填“A”、“B”或“C”)

A.材料较耐烧的锅

B.材料密度较大的锅

C.使用时内部气压较高的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下第八章 第3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