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 木炭    B . 红磷    C . 氢气    D . 铁丝
3、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 . N2 B . CO2 C . O2 D . CO
4、铜用作导线主要利用金属铜的性质是(   )
A . 导电性 B . 导热性 C . 有金属光泽 D . 密度较大
5、下列气体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 CO2 B . H2 C . O2 D . N2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 . 溶解、量取、计算、称量 C . 计算、溶解、称量、量取 D . 称量、量取、溶解、计算
7、“高钙奶”、“低钠盐”中的“钙”、“钠”指的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元素 D . 单质
8、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 . H2SO4 B . H2O C . H2 D . H2O2
9、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 蔗糖水 B . 鲜牛奶 C . 果粒橙 D . 芝麻糊
10、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
A . 纯碱 B . 烧碱 C . 生石灰 D . 熟石灰
11、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称量固体 C . 点燃酒精灯 D . 稀释浓硫酸
12、制造汽车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钢铁外壳 B . 塑料灯罩 C . 真皮座椅 D . 玻璃车窗
1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 柠檬汁(2.0~3.0) B . 番茄汁(4.0~4.4) C . 西瓜汁(5.0~6.0) D . 苏打水(7.5~8.5)
14、北京的春天,桃杏樱梅竞相开放,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分子间有间隔 D . 分子由原子构成
15、金属钨可用作家用白炽灯泡的灯丝。工业制备高纯钨的主要反应为: ,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16、铼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铼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 . 质子数为75 B . 元素符号为Re C . 核外电子数为186.2 D . 元素名称为铼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用石墨做电极 B . 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C . 干冰用作制冷剂 D .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18、下列清洗餐具的步骤中,可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   )
A . 用清水冲洗 B . 用洗涤剂清洗 C . 用干布擦拭 D . 用消毒柜除菌
19、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
A . 增多了可燃物 B . 增大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0、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
A . 浓盐酸 B . 浓硫酸 C . 石灰石 D . 氢氧化钠
2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2、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试管1中得到H2 B . 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 C .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D . 该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23、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红磷需足量 B . 红磷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 .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 . 用激光笔点燃红磷可防止烟尘污染
24、不同温度下Ca(OH)2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0.165

0.121

0.116

0.094

A . 20℃时,100gCa(OH)2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165g B . 40℃时,Ca(OH)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1% C . 60℃时,100g水最多溶解0.116gCa(OH)2 D . 将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2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去除室内装修释放出的甲醛(HCH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 B . 甲醛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C . 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补齐废弃物与垃圾类别的连线。

      

2、“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月壤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公开展出。

(1)盛装月壤的容器为人造水晶材质。人造水晶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铅。

①人造水晶属于      (填序号,下同)。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②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2)月壤中含有的大量氦-3,是未来可进行热核聚变发电的清洁能源。下列同样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风能B太阳能C地热能D潮汐能

3、科学家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
(1)碳14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核外电子数为      
(2)遗址中发掘了大量象牙制品,象牙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其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      
4、下列做法有利于降低“碳排放”的是      (填序号)。

A纸张双面打印   B优先选乘公共交通

C随手关闭电源   D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5、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方向。
(1)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其中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膜分离法”可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用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铝等制成的复合膜可将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分离。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3)科学家使CO2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酸(CH2O2)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进行如下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1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不燃烧B不支持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

(2)实验2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某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蒸发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8、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实验前,K1、K2均已关闭)

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步骤

操作

现象

打开K1 , 缓慢拉注射器B活塞,吸入5mLNaOH溶液,关闭K1 , 轻轻振荡注射器B

注射器B活塞缓慢向下移动,最终停留在5mL刻度处

打开K2 , 缓慢推注射器A活塞

注射器B中有气泡产生,活塞缓慢向上移动

(1)实验前,分别缓慢向上拉注射器A、B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Ⅰ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3)步骤Ⅱ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科普阅读题(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反式脂肪酸是含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是一类对健康不利的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性质稳定,保存期长,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如烘焙、糖果等行业。常见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有面包、沙拉酱、炸薯条、西式糕点等。

研究表明,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从而导致智力及视力均下降。因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应超过脂肪总量的3%。

植物本身包含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少,但植物油脂在高温或长时间烹调过程中,植物中的一些有机物会转化为反式脂肪酸。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随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家庭烹调中大多使用植物油,若烹调温度高于180℃(即多数植物油的烟点),或时间超过2小时,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会急剧增多。当前许多家庭在加工油炸食品时常达到油冒烟的程度,油温过高且加热时间又长,使得反式脂肪酸含量迅速上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反式脂肪酸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的原因是      
(2)下列食品中富含反式脂肪酸的是      (填序号,下同)。

A汉堡   B奶油蛋糕   C苹果汁

(3)时间一定时,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为      
(4)某食品营养成分如表所示,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填“符合”或“不符合”)国际标准。

项目

每25g

能量

442kJ

蛋白质

3.2g

脂肪

2.0g

反式脂肪酸

0.05g

碳水化合物

18.2g

26mg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导致智力下降

B植物中不含反式脂肪酸,因此用植物油加工的食品也不含反式脂肪酸,可放心食用

C植物油在室温(25℃)时存放4小时内,反式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

D使用植物油烹饪时,应控制油温不能过高,加热时间不能过长

2、某小组同学对老师演示的趣味实验“化学红绿灯”兴趣浓厚,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是一种生物染色剂。在碱性条件下与氧气或葡萄糖反应,会呈现绿、红、黄三种不同颜色。

(进行实验)

实验1:向锥形瓶中加入20mL0.05%的靛蓝胭脂红溶液、70mL2%的NaOH溶液、10mL15%的葡萄糖溶液,用上图装置加热到指定温度后,取出锥形瓶振荡,静置并记录颜色变化时间。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反应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绿变红时间/s

178

68

22

14

6

3

红变黄时间/s

81

45

21

8

5

1

变色总时间/s

259

113

43

22

11

4

实验2:向锥形瓶中加入20mL靛蓝胭脂红溶液、70mL2%的NaOH溶液、10mL15%的葡萄糖溶液,用上图装置加热到40℃后,取出锥形瓶振荡,静置并记录颜色变化时间。

序号

2-1

2-2

2-3

2-4

靛蓝胭脂红溶液的质量分数/%

0.1

0.075

0.05

0.025

绿变红时间/s

21

27

22

25

红变黄时间/s

27

20

21

5

变色总时间/s

48

47

43

30

实验3:向锥形瓶中加入20mL0.05%的靛蓝胭脂红溶液、70mLNaOH溶液、10mL15%的葡萄糖溶液,用上图装置加热到40℃后,取出锥形瓶振荡,静置并记录颜色变化时间。

序号

3-1

3-2

3-3

3-4

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0.4

2

7.5

10

溶液变色

绿→紫→红→橙→黄

绿→红→黄

黄→红→黄

变色总时间/s

106

43

34

(解释与结论)

(1)靛蓝胭脂红(C16H8N2Na2O8S2)中含有      种元素。
(2)实验1-2中,静置68s时溶液显      (填“绿”、“红”或“黄”)色。
(3)实验1的目的是      
(4)实验2的结论是      
(5)实验3-4中,导致溶液始终不变色的因素可能是      
(6)综合分析,影响“化学红绿灯”实验效果的因素有      

四、流程题(共2小题)

1、磷酸铁(FePO4)是制备磷酸铁锂电池的材料之一,用工业级硫酸亚铁(含有钛、镁、锰等杂质)制备磷酸铁的转化过程如下:

(1)步骤Ⅰ和Ⅲ都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步骤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则X的化学式为      
(3)上述流程中产生的(NH42SO4属于化学肥料中的      肥。
2、对工业湿法炼锌残留的铜镉渣(主要成分为Zn、Cu和Cd)进行处理,可回收金属铜,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酸浸槽中搅拌的目的是      
(2)酸浸槽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3)过滤器和干燥器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五、实验题(共1小题)

1、实验室中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      

六、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红磷、白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红磷、白磷均不燃烧

Ⅱ.打开K1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打开K2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Ⅱ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3)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2、进行如下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补全实验报告。

序号

操作或装置

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黄铜片在纯铜片表面刻画出明显痕迹

黄铜的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2)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3)

      

A、B中均无明显变化,C中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易生锈

七、计算题(共1小题)

1、钛(Ti)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工业制钛的化学方程式为: 。计算与48t镁发生反应的TiCl4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