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 B . C . D .
2、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

A . 观察气体颜色      B .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倒入澄清石灰水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 木炭 B . 铁丝 C . 蜡烛 D . 红磷
4、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   )
A . 质量变小 B . 间隔变小 C . 体积变小 D . 个数变少
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食盐    B . 面粉    C . 牛奶    D . 花生油
6、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 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 . 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 . 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7、某些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气体最宜充入的是(   )
A . 氢气 B . 氧气 C . 氮气 D . 空气
8、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
9、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 . H2    B . H2O    C . 2H2    D . 2H
10、下列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棉花 B . 木材 C . 羊毛 D . 塑料
11、石灰氮(化学式为CaCN2)是一种固态肥料,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N2+3H2O=CaCO3+2X,则x化学式为(   )
A . NO B . N2 C . CO2 D . NH3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食物腐败 B . 西瓜榨汁 C . 瓷碗破碎 D . 湿衣晾干
13、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 地热能 B . 太阳能 C . 石油 D . 风能
14、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土豆 B . 菠菜 C . 面包 D . 鸡蛋
15、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
A . 火碱 B . 熟石灰 C . 烧碱 D . 纯碱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验满 B . 取少量液体 C . 点燃酒精灯 D . 稀释浓硫酸
17、下列物质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柠檬汁(2.0~3.0) B . 西瓜汁(5.0~6.0) C . 胡萝卜汁(6.0~7.0) D . 鸡蛋清(7.6~8.0)
18、C919客机部分机身采用了铝锂合金,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 . 中子数不同 C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 . 质子数不同
19、野炊时,小明发现木柴火焰很小,将木柴架空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 . 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B .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0、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铷原子中的电子数为37 C . 铷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7 D .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21、下表中的物质、化学式及用途三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化学式

用途

A

活性炭

C

可作吸附剂

B

干冰

H2O

可作制冷剂

C

甲烷

CH4

可作燃料

D

小苏打

NaHCO3

可治疗胃酸过多症

A . A   B . B   C . C   D . D
22、粽子的香味源于粽叶的主要成分——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乙烯基苯酚属于化合物 B . 对乙烯基苯酚由3 种元素组成 C . 对乙烯基苯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对乙烯基苯酚由8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构成
23、下列方法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点燃混合气体

B

铜粉(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C

氧气(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D

氯化钠(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

A . B . C . C   D . D
24、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个甲分子中有3个原子 B . 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 . 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3种 D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7:45
25、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1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 B . 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 C . 只能通过对比A,C瓶的现象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 D .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网购、高铁、共享单车和扫码支付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1)网购离不开光纤宽带。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 , SiO2属于      (填序号)。

A 混合物       B 纯净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2)制造高铁车体需要大量的钢铁,写出用CO和Fe2O3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3)为防止共享单车的铁质车架与空气中的      接触而生锈,通常进行喷漆处理。生锈后,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化学小组做“电池锡纸取火”的趣味实验:取口香糖内的“锡纸”,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锡纸”从中间最窄部分先燃烧起来。

(1)铝和锡都是银白色金属,可用于制作包装用的金属箔,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      性。
(2)小明猜想“锡纸”上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锡,做了如下实验:用细砂纸打磨“锡纸”后,放入      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3)铝具有抗腐蚀性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蔬菜水果是餐桌上的必备食物。食用果蔬前,用清水浸泡可适当降低农药残留,浸泡时间对农药去除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4、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

(1)实验甲,研究水的组成,该实验的结论是      
(2)实验乙,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丙,观察到小花湿润的部分②处比①处先变红,干燥部分不变红,其原因是      
(4)实验丁,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      
5、将少量硫酸铜溶液分别滴入1~3的井穴孔中,探究4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1)有一井穴孔中的物质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其原因是      
(2)通过该实验,无法比较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种金属是      

三、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复原乳就是奶粉兑水还原而成的牛奶,可作为奶制品的原料奶,但需标明“复原乳”,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与鲜牛乳相比,复原乳的加工至少经过两次高温处理,杀灭牛乳中的微生物。高温处理对牛乳中的蛋白质、钙和脂溶性维生素A、D等的含量影响不大,但会对热比较敏感的水溶性维生素B2、B12等造成部分损失。奶制品加热时会产生糠氨酸,糠氨酸含量越高,奶制品的营养价值越低。

下图为科研人员以蛋白质含量相同的鲜牛乳与复原乳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加热和加热(95℃,2min)处理后的牛乳中糠氨酸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复原乳并非“假牛奶”,其加工过程中造成的营养损失,可以通过多吃豆类、坚果和粗粮等食物补充上来。当然,牛奶的最佳选择是新鲜的巴氏奶,因为巴氏奶只需在70℃时加热十几秒钟,杀灭牛乳里所有致病菌,较大程度地保留了牛乳中的全部营养成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复原乳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在包装上标识“复原乳”的目的是      
(3)结合图示分析,能说明热处理对牛乳中糠氨酸含量有影响的一组实验是      
(4)维生素A、D与维生素B2、B12的区别是      (写一点即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复原乳就是鲜牛乳,营养成分完全一样

B 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灭牛乳中的微生物

C 复原乳也能达到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和钙的目的

D 巴氏奶是购买牛奶的最佳选择,因为营养成分更全面

四、流程题(共2小题)

1、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生产波尔多液的流程如下:

(1)“煅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混合”时不能用铁制容器,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混合”时需不断搅拌,目的是      
2、钛(Ti)被称为“航空金属”。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制备钛的流程如下:

(1)钛酸亚铁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2)电解厂参加反应的物质为      
(3)制钛厂中,在氩气环境下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合成厂中,参加反应的CO 和 H2的分子个数比为      

五、实验题(共3小题)

1、利用下列操作完成相关实验。

A称量 B溶解 C蒸发 D过滤 E量取

(1)操作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配制100g 18%的氯化钠溶液时,量筒读数应为      ≈1 g/cm3)。
2、用下图装置进行O2、CO2制取的实验。

(1)实验一,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2)实验二,甲图是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试管内气压的变化如乙图所示,a点对应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ab段表示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 bc段表示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 c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3、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装置气密性良好)。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Ⅰ:点燃蜡烛,立即伸入瓶中并塞进瓶塞。

步骤Ⅱ:一段时间后,待蜡烛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水,立即关闭活塞,观察到铝盒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Ⅰ中蜡烛点燃前后的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步骤Ⅱ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是      (填序号)。

A 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蜡烛熄灭

B 蜡烛燃烧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但氧气浓度过低导致蜡烛熄灭

C 生石灰的作用是与水反应提供热量,并利用生成物吸收二氧化碳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20 ℃时,将镁条放入饱和(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7.7%)的Na2CO3溶液中,观察到持续产生较多气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②Na2CO3、K2CO3溶液均显碱性,其溶液中除金属离子、 外,还有OH

实验1: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

(猜想与假设)

Ⅰ.气体是H2Ⅱ.气体是CO2 Ⅲ.气体是H2和CO2

(进行实验)取适量镁条、100 mL饱和Na2CO3溶液,按下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编号

1-1

1-2

装置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

气体被点燃,烧杯内壁有小液滴生成

实验2:探究持续产生较多气体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

(进行实验)20 ℃时,利用图示装置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1

向试管中加入2 mL17.7%的Na2CO3溶液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2-2

向试管中加入2 mL1%的Na2CO3溶液

有少量气泡

2-3

向试管中加入2 mL17.7%的K2CO3溶液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2-4

向试管中加入2 mL17.7%的X溶液

无明显现象

2-5

向试管中加入2 mL1%的X溶液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1)依据实验1-1、1-2的现象,可得出猜想Ⅰ正确。

①补全实验1-1的现象      

②实验1-2中有小液滴生成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实验2-4、2-5中加入的X是      
(3)得出“Na2CO3溶液浓度越大,反应更剧烈”的结论,依据的实验是      (填编号)。
(4)实验2的结论是      
(5)(反思与评价)

欲进一步检验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碳酸盐,所需试剂是      

七、计算题(共1小题)

1、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常见消毒剂,可用BaO2+H2SO4=BaSO4↓+H2O2反应制取。当有23.3 g BaSO4生成时,计算同时生成H2O2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朝阳区2021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