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0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是做“探究焦耳定律”实验的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做实验时,将容器中的电阻丝R1、R2串联接在电路中,且R1<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电压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B . 闭合开关后,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2的电流
C . 闭合开关后,甲管中液面上升的速度比乙管慢
D . 闭合开关后,要使电流增大,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
2、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烧瓶内用煤油而不用水,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
A . 因为煤油的热值大
B . 因为煤油的比热容小
C . 因为煤油的密度小
D . 因为煤油具有可燃性
3、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因素”的实验,将R1、R2 两电阻丝密封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且R1>R2;瓶内装入等质量的煤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烧瓶内选用比热容较小的液体,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 . 该装置可以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C . 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D . 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只需将一个烧瓶内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即可
4、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闭着等量的空气,A、B两U形管内的液面相平,电阻丝的电阻R1=R2=R3小明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Q跟什么因素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电后,A管的液面将会比B管的液面高
B . 通过R1的电流和通过R2的电流大小相等
C . 电阻R1两端的电压和R2两端的电压相等
D . 此实验在探究电热Q与电阻R是否有关
5、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U形管液面高度变化是因为容器中气体热胀冷缩的缘故
B . 通电后透明容器中气体的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
C . 图甲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左右两边容器内电阻产生的热量之比是1∶2
D . 图乙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跟电流大小的关系
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电阻丝R1和R2分别密封在两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且R1<R2 , 瓶中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
A . 该装置用来探究电流热效应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B . 闭合开关后,装R2电阻丝的烧瓶中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
C . 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D . 该实验采用的是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7、如图小明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初始U形细管中各液面高度相平,容器中有等量空气且密闭良好,R1=R2=R3 , A、B接入电路中,则( )
A . 通过R1和R2电流相等
B . 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较大
C . 容器中电阻发热多的一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大
D . 实验不能证明电流是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
8、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题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质量的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U形管内液面高度变化是由管中液体热胀冷缩引起的
B . 图甲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的实验
C . 图乙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右边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比左边小
D . 图甲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个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之比为4∶1
9、下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
B . 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C . 若要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R3的阻值必须是5Ω
D . 若将R1换成10Ω的电阻,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
10、如图,是小聪设计的探究“电流热效应与什么因素有关”实物电路,其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电阻丝R1>R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装置即可探究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又可探究与电流的关系
B . 实验中,采用了电阻丝产生热量多少转换为温度计示数的高低
C . 闭合开关后,装R1电阻丝的烧瓶中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
D . 只需将某一个烧瓶中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便可探究煤油和水的吸热能力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的电路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接通电源,瓶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膨胀,使U形管的液面发生变化,通过观察U形管的液面变化情况比较出瓶内电阻丝的发热多少。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 的关系,若通过甲容器内电阻的电流为1A,通电3min甲容器内电阻产生的热量为 J。
2、如图所示,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被加热后温度的变化。将两个相同容器中的电阻丝R1、R2串联在电路中,且
,恒压电源
。闭合开关后, (选填“甲”或“乙”)管中的液面上升得较快,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右端时,在2min内电流通过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为 J。


3、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U形管内液面的 反映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通电一段时间后,容器 (选填“甲”或“乙”)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较多。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接通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 侧U型管液面高度的变化较大(选填“左”或“右”),如果通过甲容器中电阻丝的电流是
,则乙容器中电阻丝在
内产生的热量是 J。


5、如图所示,串联的两电阻丝(R1<R2),封闭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闭合开关,通过两电阻丝的电流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一段时间后,密闭烧瓶内的空气被加热,观察到 (选填“A”或“B”)气球先鼓起来。
6、如图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关系的电路,R1=5Ω,R2=1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1A.通过电阻R1的电流是 A,通过电阻R2的电流在10s内产生的热量是 J.
7、如图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 大小的关系”的实验。若接通电路后,通过R2的电流为0.5A,则通过R1的电流为 A。小明在实验中通过观察 ,判断出相同通电时间,电阻R1产生的热量大于电阻R2产生的热量。
8、如图所示,该设计是用来探究电热丝通电时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图中a电阻丝的阻值是 Ω,物理学家 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9、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 关系的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左侧将比右侧 (选填“大”或“小”)
10、如图所示,两个密闭容器中接入电热丝R1、R2 , 右边容器上方接入电热丝R3 , 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本实验是根据 (选填“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已知R1=10Ω,R3=5Ω,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则R2= Ω。若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液面明显上升,右侧液面无变化则可能是 (选填“R2”或“R3”)断路。若将R3和R2并联后接入右边密闭容器中、则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如图是小丹“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实验通过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在甲、乙两瓶中装入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R1、R2采用如图连接方式的目的是使R1、R2 。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乙瓶中温度计的示数较高,由此说明: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有关。
(2)小铭用相同装置(煤油质量也相等)同时进行实验,细心的小铭看到小丹和小铭两组电阻丝阻值相等的烧瓶中,小铭这一组的煤油升温比小丹的快,比较发现:小铭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根据这一现象,他们判断出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有关。
(3)请利用上述结论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的原因: 相同时,导体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如图所示,在研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是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里面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闭合开关前,A、B两U形管内液面相平。
(1)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导体所产生 的多少;这运用了 (填“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的物理思想;
(2)实验中测得左侧容器内电阻丝的电流大小为1A,则通过右侧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丝电流大小为 A;左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大于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说明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 (选填“多”或“少”);
(3)本实验是研究电流的 效应,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是电能转化为 能。
3、小海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观察(甲)、(乙)两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 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2)甲装置是用来研究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3)用乙装置进行实验时,电阻R3的作用是使通过R1、R2的电流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若乙图中盒外连接的电阻R3阻值由5Ω更换为3Ω, (选填“仍能”或“不能”)达到更换前的实验效果。
(5)当家庭电路中的导线连接处接触不良时,该处电阻会增大,容易引发火灾。则图 (选填“甲”或“乙”)的实验结论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
(6)此实验的依据是电流的 效应。下面所列四种用电器中,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用电器是 。
A.电饭锅 B.电风扇 C.电视机 D.计算机
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两烧瓶中的电阻丝相同。
(1)实验中,必须取 (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实验中,用 (填序号)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从而用来判断液体的吸热能力,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下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 (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终温度(℃) |
液体甲 |
150 |
20 |
3 |
45 |
液体乙 |
150 |
20 |
3 |
68 |
(4)若想用该装置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则甲、乙两瓶中的液体应该是 液体,电阻丝的阻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
5、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甲、乙两装置使用的是同一电源。
(1)实验是通过比较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乙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 (选填“左”或“右”)侧容器中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较大;
(3)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实验,最先精确的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 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6、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老师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 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种实验方法叫 ;
(2)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图右侧液面较高,由此可得出结论,在 和通电时间相同的的情况下,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乙图中e和d并联,目的是为了是通过c和d的 不同;
(4)通电一段时间,发现乙图中U形管液面高度几乎不变,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7、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
(1)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后, (填“左”或“右”)侧容器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
(2)乙装置中电阻R3的主要作用是 ;
(3)如果乙装置中R3发生了断路,保证通电时间相同,与断路前相比较,则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