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上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实验重难点专题——熔化和沸腾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5小题)

1、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 .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 . 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 . 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2、 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是晶体 B . 是物质的沸点 C . 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 . 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3、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撤去酒精灯,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将烧瓶倒置,向烧瓶底浇冷水,瓶内水再次沸腾。关于实验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瓶口出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B . 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 . 水再次沸腾说明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 D . 用酒精灯加热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4、如图甲所示,当烧瓶中的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水很快停止了沸腾,然后将抽气筒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向外拉动活塞时,看到的现象是水再次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水沸腾后如果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 B . 乙图中,水再次沸腾是因为水面上方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C . 用酒精灯加热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D . 烧瓶内壁小水珠是瓶外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
5、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温度计的示数是99℃ B . 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C . 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小变大 D . 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的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碎冰块,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碎冰      (选填“会”、“不会”)熔化;如果烧杯和试管中的冰全部都熔化成水后,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温      (选填“能”、“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会”、“不会”)沸腾.

2、如下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液态、气态”).EF段该物质温度            热量(选填“吸收、放出”),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者“非晶体”).

3、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经校验不准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是4℃,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水中时温度为94℃。
(1)该不准确温度计的一小格(1℃)所表示的真实温度为      ℃(该小题结果用分数表示);
(2)用该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3)若用该温度计测量真实温度为50℃的温度时,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4)当用该温度计测量时,被测量温度为      ℃时读数(测量值)和真实值相同。
4、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另外,B杯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5小题)

1、小柳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小柳同学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他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90 ℃时,每隔0.5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第三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读数为      ℃.

(3)请根据(2)中记录的数据在图丙中绘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图象      

 

(4)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填“变大”或“变小”);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6)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是      现象.
(7)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8)有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分别绘制了如图丁中a、b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      不同.

 

(9)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凝固点是      
(2)在BC段,锡处于       状态;在EF段,锡处于      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的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锡的凝固用了      min,它的凝固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3、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室常用温度汁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且该实验应选用      (“大 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小华应选用      (“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这样做,不但能使烧 杯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小华按上图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      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
(4)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由于小华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 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       (选 填“沸腾”或“不沸腾”),理由是      
(6)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 于是他认为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形成的。
4、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进行实验装置组装时,应先固定A、B两个铁圈中的      铁圈;除了如图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明的操作如图甲所示,请指出两处错误之处:

      ;②      

(3)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90℃时,小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但是进行了该操作后,烧杯中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
(5)丙图是两个小组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6)小明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烧水”实验如图乙.他将适量的水倒入纸锅,用酒精灯加热,但纸锅并没有燃烧,对此以下解释正确的是(______) (6)
A .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B .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C . 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 .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5、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图1     图2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1,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该物质的熔点是      ℃;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
(4)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      ,理由是      
(5)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
6、小芳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①中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2)①实验时所选用的温度计应该是      (水银/酒精)温度计。(在l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沸点是357℃,酒精的沸点是78℃);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3)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情景如图②,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      图,此时气泡内的主要成分为      (水蒸气/小液滴/空气)。
(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③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5)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
(6)通过这次实验小芳知道了水沸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请你帮他写出:

      ;②      

(7)小芳做此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她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8)有另外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相同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④所示的a、b两个图像,由图像可知:他们实验用的水量大小关系是:      (选填“水量多”“水量多”)。
(9)小芳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t(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温度t(℃)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①小芳通过描点画出如图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②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芳在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应在      ℃左右。

③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④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甲: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乙: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你认为方法      冷却效果较好。

7、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        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4)给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汽”冒出,“白汽”是    (填序号)。 (4)
A . 水蒸气 B . 小水珠
8、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盖上带有与外界相通小孔的胶塞,固定在铁架台上进行实验。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在加热到第      分钟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的条件是      。实验中圆底烧瓶上加盖胶塞,是为了      
(2)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同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3)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       。
9、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      图是水沸腾前的气泡的变化情况;此时气泡大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
(3)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3

98

98

98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分钟时的数据;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4)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6)端午节煮粽子时,水烧开后小李认为要继续旺火加热,能先将粽子煮熟;小明则认为要改用小火加热,两种方法能同时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请写出理由:      
10、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是A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情景,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①      ;②      
(2)B、C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b、c所示,由乙图实验图像可以判断出水的沸点为      ℃;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沸点会      (升高/不变/先不变后升高);B、C小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3)如丙图所示的四个图表示丙组同学在观察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们出现的前后顺序排列起来      (只写字母)。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5)兴趣小组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设计实验如图丁:当沸水温度降低一些后,用注射器向外抽气,发现水再次沸腾。为了得出实验结论,他还应该继续的操作是      
11、某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粒进行实验。
(2)实验时,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热量、温度      
(4)若持续加热,最终试管里的水      (选填“会”“不会”)沸腾。
12、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把装有初温为      ℃(如图乙所测)的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等冰完全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丙,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则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4)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实验时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13、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7

(1)小宇同学在实验中发现:沸腾前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小,甚至消失,其原因是      ,而在沸腾时气泡上升的过程中却越来越大,其原因是      
(2)小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3)小丽正确实验后,测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4)实验后小丽将注有沸水的烧杯放在桌面上,让其慢慢冷却,下列图象中能表示降温过程中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_)  (4)
A . 图片_x0020_100018 B . 图片_x0020_100019 C . 图片_x0020_100020 D . 图片_x0020_100021
(5)老师在评价他们的实验时,指出给烧杯加盖子,既有利也有弊,弊端是:加盖容易导致测出的沸点偏      ;优点是:加盖可以            。(任意写出两点优点)
14、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为完成这个实验,她准备的器材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把装有初温为      ℃(如图乙所测)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等冰完全熔化完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丙,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则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15、图(1)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      
(2)当水温升到 90℃ 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3)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4)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由此判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选填“不等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5)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a)(b)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6)请在图(4)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一时间”关系图象      
(7)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前 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你还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有;③       
(8)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            
(9)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9)
A . a图线 B . b图线 C . c图线 D . d图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沪科版九上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实验重难点专题——熔化和沸腾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