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 . 光的色散
B . 光的反射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直线传播
2、如图是用墨水成像观看日食的情景。在容器中装上黑墨水放在太阳下,通过水面可看到太阳的像。关于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正确的是的( )
A . 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B . 这个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这个像是实像
D . 这个像比太阳小
3、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A . 3∶00
B . 3∶30
C . 9∶00
D . 9∶30
4、如图所示,小鸭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 )
A . 靠近镜面
B . 远离镜面
C . 越来越大
D . 越来越小
6、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望远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观察到的像是( )
A .
B .
C .
D .




7、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 m,则图中“?”(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 . 5 m
B . 2.7 m
C . 2.5 m
D . 2.3 m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是宋代徐元杰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词句。若一只白鹭在湖面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若它距湖面2.5m,那它与“倒影”相距 m。
2、如图是池塘上方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两幅照片:
(1)图甲中的倒影没有牌子本身明亮,这是由于 ;
(2)由于刮风,图乙中的水面有涟漪,倒影有些模糊,这是由于光发生了 。
3、如图是韩城南湖公园中的假山,它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现象,它在水中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面上涨,假山上最高的一块石头在水中的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一只天鹅在水深为1.5m的水面上方水平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此时的天鹅距水面2m,它在水中的倒影离天鹅 m。若以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水面上方飞行的天鹅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小明驾车通过小区道路转弯处时,通过转弯处的镜子
(可看作平面镜)看到了行人,他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了行安全。下图为转弯时的俯视图,其中
是车内小明的眼睛,
为行人,请作出小明看到行人的光路图。



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
3、作图:如图所示的a、b是两条由点光源S发出后又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择 (选填 “5mm”或“2mm”)厚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竖立在方格纸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去承接这个像,发现白纸上找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实验时眼睛应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而”或“后面”)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A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海在方格纸上的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分析可知: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6)如图丙所示,蜡烛A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像在B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丁所示的位置时,蜡烛A成像在 处(选填“B”、“C”或“D”)。
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 .
(4)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或“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