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要保证一定数量,还要注意合理的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摄入。某同学的午餐还缺少维生素、蛋白质和油脂,最好选择下列食物中的(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过滤 B . 读取量筒读数 C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D . 连接胶塞和导管
3、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B . 瓶口出现白雾 C . 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 D . 用小苏打制面包
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PVC用于炊具手柄 B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 金刚石作玻璃刀 D . 氦气填充飞艇
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农村家庭使用沼气时,要将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B . 在人体中,酶的催化一般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C .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3%~5%的氢氧化钠溶液 D . 不能根据有色溶液颜色的深和浅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
6、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黑色粉末变成红棕色 B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 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黄色溶液变无色 D .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7、下列应用和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 用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复分解反应 B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化合反应 C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分解反应 D . 证明金属铁的活泼性比镁强:    置换反应
8、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健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一定要多吃含碘的食物 B . 人体血浆的pH约为0.9~1.5,如果数值偏大或偏小,则可能导致疾病 C . 若老年人钙流失严重,易患骨质疏松、易骨折 D . 碳、氢、氧、镁、锌、铜、铬等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9、乙烯是生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的主要原料,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乙烯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 . 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 . 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下列有关能源、资源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重要,我们应该大力开发氢能、电能、核能等新能源 B . 我国的金属矿藏比较丰富,其中铜、金、银等金属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 . 地球表面约96.5%被水覆盖,其中淡水资源约占总储水量的2.53% D . 我们周围的空气可以用于化肥,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等
1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观点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氧分子比氮原子大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氦气加压后变成液氦

增大压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

水分解是化学变化

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其他分子

D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没有带电的离子

A . A   B . B   C . C   D . D
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两种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氮气和一氧化碳

通入石灰水

用燃着的木条

B

碳铵和磷矿粉

观察颜色

品尝

C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加入稀盐酸

放在空气中观察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加入锌粒

A . A   B . B   C . C   D . D
1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 t1℃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 . 将t2℃时a、b的饱和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会析出晶体 D . 溶液b结晶的方法只能采用蒸发结晶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水(悬浮物)

加入适量的明矾,过滤

B

NaCl溶液(泥沙)

过滤、蒸发结晶

C

MgSO4溶液(H2SO4

加入过量Mg(OH)2 , 过滤

D

CO(CO2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15、为了测定碳粉、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小光同学取16g该混合物,先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然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增重8.8g,然后又向所得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最终蓝色溶液为116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A . 20% B . 25% C . 40% D . 50%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到了夏季,冰城人们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吃上自己本地“土生土长”的蔬菜了,豆角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等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含量也高于大多数蔬菜。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摄入适量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预防      

(2)微量元素存在于无机盐当中,这类营养素具有调节      
(3)种植豆角时需要施用一定量的氮肥,氮肥的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      

此外还需施用适量的钾肥,请写出一种常见的且含钾量相对较高的钾肥的化学式      

2、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小蓝车”的出现恰逢其时,在融融暖阳里,骑“小蓝车”出行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小蓝车”车架统一喷涂的是蓝色油漆,你认为其作用有美观、      
(2)“小蓝车”的轮胎是合成橡胶制成的,其优点是      

A 密度大 B 不易老化 C 导电性好 D 有漂亮的光泽

(3)在骑行“小蓝车”行进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主要为      转化为      
(4)“小蓝车”的制造过程中用到了一定量的金属锌,“火法”炼锌是现在常用的炼锌方法之一。其总的反应原理是碳、硫化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还有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初中常见气体和另一种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锌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变化为      
3、下图是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总结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而原子       
(2)此反应的反应物为纯净物中的      (填分类),其微观依据是      
(3)请画出与1个水分子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分类和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下面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请根据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现象进行分类:

你的分类依据是      ;包括的实验有      (写序号)

(2)查阅资料可知:一般情况下,不溶碱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会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若将第⑤个实验的废液过滤,并将滤渣干燥,然后如图加热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预计反应现象为      
2、小明想计算一种赤铁矿(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氧化铁的纯度,并配制一种溶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实验所用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      
(2)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反应二)中生成硫酸铁质量(X)的比例式      
(4)赤铁矿的纯度为      
(5)向滤液B中加入      g水,可制得质量分数为20%的不饱和溶液。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火柴、药匙、镊子以及以下仪器:

(1)利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若要补充一种仪器      ,可制取、检验进而收集二氧化碳,除补充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填序号),则反应装置内反应等化学方程式为      
(2)若想利用上述实验用品制取氧气,还需补充一种药品      (填化学式),仪器④在该实验中用于      
(3)收集完氧气后接下来的操作是先      ,然后再      ,如果操作顺序颠倒,试管内气体温度会      (填升高或降低),试管内气体压强会      ,在压强差作用下,水就会到吸入试管,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在常温下A和F均为气体,B常用于制肥皂,C可用于精炼石油,D、E均为黑色粉末。用“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B      、C      、E      、F      
(2)请写出C与D生成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3)请写出F与D生成A时,二者发生反应的装置内观察到的现象为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老师带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酸的相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能力,结合实验进行了实验报告的填写和图像的分析。整个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探究一)酸和碱的反应

(1)(记录与分析)当反应恰好完成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根据所学知识,图像(一)中①表示的是两种溶液中Na+和Cl- , 则②表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通过某种离子的减少或消失,说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实验探究二)酸和碳酸盐的反应

(记录与分析)乙组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图像(二)中③④分别表示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3)(实验探究三)硫酸和钡盐的反应

(记录与分析)丙组同学实验记录了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像,图像(三)中⑥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图中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4)(归纳与总结)结合上述三组实验探究的分析,老师提示同学们,上述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在这些反应过程中,有些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有些离子在溶液中与      生成      ,这就是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基本条件。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20年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